Ailurus fulgens Cuvier, 1825
RED PANDA
鉴别特征:头体长510-730;尾长370-480;后足长95-115;耳长50-80;颅全长100-120;体重2.5-5 kg。身体矮胖,外形似家猫;皮毛为均一的红褐色;吻部白色;颊部、眉和耳的边缘毛为白色;耳大、直立且尖锐;尾长、较粗而蓬松,并有12个红暗相间的环纹;尾尖深褐色。头圆;吻部较短;乳头4对;跖行性;前后足均为5趾;无性二型。头骨高而圆;听泡相对扁平;眶后突不完全发育或缺失;矢状脊低;具翼蝶骨;上腭高耸拱形,中间凹陷;中翼骨腭缢缩;冠突显著呈钩状。每一个上前臼齿都具1个以上的齿尖;p1缺失;P4具5个齿尖。齿式:3.1.3.2/3.1.4.2 = 38。
分布:中国中西部和西南部;延伸到缅甸北部、尼泊尔、印度(锡金)。中国有2亚种:1)A. f. fulgens F. Cuvier, 1825;西藏南部和东南部、云南西北部;贵州、甘肃、陕西和青海的已灭绝或消失(Wei et al. 1999)(包括ochraceus Hodgson, 1847;refulgens Milne-Edwards, 1874);2) A. f. styani Thomas, 1902;云南北部、四川西部。
生态和习性:见于喜马拉雅生态系统、海拔1,500-4,000米的混交林并有竹丛的温带森林中。生活在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但主要在山谷竹丛中活动,夏季温度低于20℃、冬季不低于0℃。小熊猫适应低温环境的策略之一是降低其代谢率,它是食肉类中代谢率最低的。在邛崃山系研究大熊猫和小熊猫发现,小熊猫喜在具有倒木和树桩的针叶林南坡和西坡活动(大熊猫在郁闭度高的温坡活动)。它们喜觅竹子底面直径小、湿度高的地区。主食竹类(方竹属Chimonobambusa、筇竹属Giongzhuea、刚竹属Phyllostachys、箭竹属Sinarundinaria和筱竹属Thamnocalamus)的嫩芽和叶子。它们也食小型脊椎动物、卵、花、浆果和种子(槭属Acer、水青冈属Fagus、桑属Morus)。独居,夜行性。有时形成2-5只的小群。它们可以快速爬上高大树木,遇到危险时可在树间移动;但一般在地面觅食。繁殖季节以外成年个体之间很少来往,排泄地用来标记领域。繁殖有季节性(2-3月),妊娠期120-150天。每年1胎,平均每胎1-4仔。
保护现状:中国种群数量估计为3,500~7,000只(Wei et al. 1999)。China RL - VU A2acd. China Key List - II. CITES - I. IUCN RL - EN C2a ver 2.3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