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库 > 濒危兽类专题

荒漠猫 Felis bieti

2013年04月08日 07:56
荒漠猫 Felis bieti

Felis bieti Milne-Edwards, 1892

CHINESE MOUNTAIN CAT

 

鉴别特征:头体长600-850;尾长290-350;耳长58-67;颅全长94-100;体重5.5-9 kg。体型大约是家猫的两倍,荒漠猫是最不为人知的一种猫科动物。全身毛色单一,但腿部和体侧有模糊的条纹,体基色从黄灰色到深褐色,腹部白色到浅灰色。面颊部有两条模糊的淡褐色条纹,下颏和下唇白色。相对短尾的末端有3~4个暗环纹,尾尖黑色。耳背颜色和身体一样,有暗红色小耳簇。耳基部有淡红褐色区。头骨非常圆(鼻骨短),有非常鼓胀的听泡,约为颅全长的25%。听泡明显比其他猫科动物的大。鼻骨在中间三分之一处凹入,末端向上凸起。眶前缘锋利,无水平扩展区,在这一点上与兔狲类似。与其他猫属动物不同的是,颧骨没有触及泪骨。齿式:3.1.3.1/3.1.2.1 = 30

 

分布:中国西部,分布范围大但很稀疏。特有种。中国亚种:F. b. bieti Milne-Edwards, 1892;甘肃、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包括pallida Büchner, 1892subpallida Jacobi, 1923)。

 

生态和习性:荒漠猫栖息在高海拔地区(2800~4100),包括高山草甸、高山灌丛、针叶林林缘、草本草甸和干草原。食物主要包括鼹形鼠、[鼠平]Microtus)、鼠兔(Ochotona)和野兔(Lepus)。也捕食鸟类,特别是雉鸡类。和大多数猫类一样,它们是独居、夜行性。雌雄各自生活。1~3月繁殖,妊娠期60天,平均每胎2仔。

 

保护现状China RL - CR A2abc; C1+2a(i).  China Key List - II.  CITES - II.  IUCN RL - VU C2a(i) ver 3.1 (2001)

  • 物种名

    荒漠猫

  • 拉丁名

    Felis bieti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哺乳纲 Mammalia

  • 食肉目 Carnivora

  • 鼬科 Mustel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1144

  • 描述

    维基百科 荒漠猫(学名:Felis bieti),又称漠猫、草猞猁、中国山猫,为猫科猫属的动物,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甘肃、陕西、青海、四川、宁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康定附近。[3]荒漠猫体形较家猫大,尾长且具有较明显的6-8个黑白相间的环,耳端生有一撮短毛。食性以捕食啮齿动物为主,还捕食鸟类和雉鸡。是中国特产的珍稀猫科动物,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007年的一项遗传学分析研究显示,荒漠猫可能是斑猫(Felis silvestris,又称野猫)亚种,此理论若经确认,则荒漠猫的学名可能会改成Felis silvestris bieti[4]。 亚种[编辑] 荒漠猫指名亚种(学名:Felis bieti bieti),Milne-Edwards于1892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青海、甘肃(南部)、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康定附近。[5] 荒漠猫宁夏亚种(学名:Felis bieti chutuchta),Birula于1917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宁夏(西北部)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宁夏西北部,103°E,41°N。[6] 荒漠猫陕西亚种(学名:Felis bieti vellerosa),Pocock于1943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陕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陕西榆林附近。[7]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