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fted Deer
鉴别特征:头体长85~170厘米,肩高49~72厘米,尾长70~130,后足长440,耳长80,颅全长166~190,体重15~28千克。这种小型鹿类雄性具有长的犬齿,突出的眶下腺,在额部有深色的丛毛,雄性短而薄的角基盘和小角就隐藏在丛毛中。毛粗,近乎刺状,呈现出蓬松的外观。腹面白色,耳端、耳基和吻侧有白色的毛。头短和特别大的泪窝是它的特征。听泡小。上颌无门齿但有一硬垫,在进食时与下门齿相对,使它们能够撕裂植物。指名亚种cephalophus体型大,毛被为一致的深巧克力色,冬季体色最深,夏季则带红色。宜昌亚种ichangensis体型较小,体色同样为深褐色。东南亚种michianus体型小而体色灰黑。幼仔沿背中央有一行模糊的白斑。
分布:广布于中国东南,延伸到缅甸。中国有3个亚种:(1)D. c. cephalophus Milne-Ddwards, 1872;青海、四川西部、贵州、云南。(2)D. c. ichangensis Lydekker, 1904;山西、四川东部、湖北。(3)D. c. michianus (Swinhoe,1874);中国东南。
生态和习性:栖于高湿森林,上达树线靠近水源。在中国东南部栖于海拔300~800米之间,在分区中部则栖于海拔1500~2600米之间,而在四川西部它们的分布高达海拔4750米。食物为草、树叶和果实。隐秘的晨昏活动,常单独或成对生活。清晨它们到树线以上草甸觅食。它们生活在防卫得很好的家域中,沿着固定的路径行走,这导致它们易受圈套的危害。受到惊吓时或在交配季节它们像麂类一样吠叫。9~12月间发情,怀孕期约6个月。4~7月产仔,每胎1~2仔。
保护现状:China RL—VU A2bcd,IUCN RL—DD ver 2.3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