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平台动态

“现代农业害虫监测与防控技术国际培训班”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顺利举行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标本馆 曹焕喜 贺鹏日期:2019-07-10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农业有害昆虫的监测预警和绿色防控技术联合研究”(2016YFE0203100)的实施,提升各参加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增进国内外参加单位间的了解与合作,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于近日举办了“现代农业害虫监测与防控技术国际培训班”。

经过多日的精心组织和筹划,培训班于2019年6月25日正式开班授课,共迎来10名国外学员和5名国内学员。这些学员分别来自哈萨克斯坦教育与科学部动物研究所、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蒙古国植物保护研究所、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动物与寄生虫研究所,以及国内的新疆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授课老师来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国家动物博物馆标本馆、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和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动物研究所赵勇副所长、中科院国际合作局欧洲处曹觉心女士和动物研究所科研与战略规划部彭营营主任参加了开班仪式并致辞。

合影

合影

培训活动包括理论培训和参观实践两部分。理论课程分为昆虫系统学与物种互作、昆虫标本采集与制作、生态友好型害虫防治剂生产及其应用、生物防控技术介绍与应用、吸虫塔的原理及标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等五方面内容。通过理论课学习,学员们对昆虫系统学、昆虫标本的采集、整理、制作和鉴定,以及农业害虫的监测技术、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农业害虫生物防控和绿色防控技术有了系统的了解。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学员们与授课老师积极讨论,互动热烈。

野外实践课程地点分别设在位于河南省济源市的中科院绿色农业技术集成中心、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生物农药中试基地,以及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王家园生态果园。在参观实践中,培训班向学员们展示了绿色农业技术在大田和温室作物害虫绿防控方面的应用状况和成效,参观了绿色生物农药的研发与生产全过程,并亲手操作现代农业害虫监测设备,如吸虫塔、马氏网、桃小食心虫自动计数仪、自动温湿度仪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学员们掌握了农业害虫监测与防控技术,并对我国在害虫监测和防控方面取得的进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国外学员纷纷表示要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以及研究方法带回自己的国家进行推广,几位学员还表达了来动物研究所求学的迫切心情。针对他们的意愿和需求,培训班向国外学员赠送了昆虫采集和标本整理制作工具、用于害虫监测的LED诱虫灯和性引诱剂等设备与试剂,并提供了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的介绍材料。

为期5天的培训课程结束后,每位学员对此次课程进行了系统总结,培训班向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

此次国际培训班的顺利举办,得到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和动物研究所有关部门及领导,以及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培训班实现了此次培训计划的目标,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在项目后期执行过程中,项目组全体人员将继续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长久科研合作友谊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