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库 > 濒危兽类专题

马鹿 Gervus elaphus

马鹿 Cervus elaphus

Gervus elaphus Linnaeus,1785

Red Deer

 

鉴别特征:头体长165~265厘米,肩高100~150厘米,尾长10~22厘米,颅全长 40~45厘米,体重75~240千克。是体型巨大、雄健的鹿。具有宽而多叉(每枝多达7叉)的角,在第2叉与第3叉之间有大的间隙。毛被有季节变化,夏季红褐色,冬季毛绒厚而色深褐,臀斑大而显著,淡橙黄色,其上缘深褐色。鼻骨长,脸内侧高,泪骨三角形,上犬齿小。

 

分布:广布于东北、西北、华中和新疆的温带山地,延伸到全北区的大部(横过西伯利亚、欧洲到加拿大、美国西部以及非洲西北)。中国描述过许多亚种,对它们的有效性存在着争议。这里我们暂时记录7个描述过的亚种。

1C. e. alashanicus Bobrinskii and Flerov, 1935;宁夏(贺兰山)。(2C. e. kanshuensis Pocock, 1912;甘肃、青海、四川北部。(3C. e. macneilli Lydekker, 1909;四川西部、西藏东南(具有黑色边缘的白色臀斑和黑色的背纹)。(4C. e. songaricus Severtzov, 1875;新疆北部(阿尔泰和天山,金黄色狭窄臀斑不达尾的基部)。(5C. e. wallichi Cuiver, 1823 (affinis 的同物异名);西藏南部(白色臀斑,角的主干几乎垂直延伸)。(6C. e. xanthopygus Milne-Edwards, 1867;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具黄色臀斑,颈部毛色带黄,蹄大)。(7C. e. yarkandensis Blanford, 1892;南疆(塔里木盆地)。此外,在西藏西南可能分布有C. e. hanglu Wagner, 1844 (虽然它可能是印度北部克什米尔的特有亚种),而C. e. affinis可能有少数分布于藏东南。

 

生态和习性:为温带森林、荒野草地的鹿类。主要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高山草甸结合地带,在中国分布到海拔5000。冬季它们下到较低的山谷,食草类、地衣、苔藓和树皮。雌鹿和幼鹿常集小群生活,冬季则集合成大群。雄鹿在夏季单独生活或结成单纯的雄鹿群,但在夏末发情期则与妻妾群一起,无明显的领域。在4~5月脱角,新角在夏季为下次发情期到来及时长成。雄鹿在树上擦去茸皮。自然寿命约为15年,但圈养中的马鹿可活到27年。发情期雄鹿发出低沉的吼声用角冲撞争斗,为了雌鹿争夺优势而威胁或伤害对方。6~7月产仔,怀孕期235天,每胎1仔。1.5~2.5岁性成熟。

 

保护现状:在中国很稀有并在退缩。南疆亚种yarkandensis 种群下降到4000~5000头,而藏南亚种wallichi曾经担心它可能已经灭绝,但近来 Schaller et al. (1996)在雅鲁藏布江以北发现一些小种群和一个大群(大约200头)。宁夏的贺兰山亚种(alashanicus)是稀有亚种。China RLVU A2cd+3cdChina Key ListIIIUCN RLC. e. yarkandensisENC. e. alashanicus, C. e. wallichi, C. e. macneilliDD ver 2.3 (1994)

  • 物种名

    马鹿

  • 拉丁名

    Cervus elaphu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哺乳纲 Mammalia

  • 偶蹄目 Artiodactyla

  • 鹿科 Cerv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1172

  • 描述

    大型鹿类,体重200余kg,最大可达250kg。身长200cm余,肩高100cm多。雄鹿有角、眉叉从角基部伸出,第二叉紧接眉叉之上,共4-6叉,多达8叉。毛色均匀,冬毛棕灰色。成兽体侧无花斑。臀斑大而明显,呈浅赭黄色,其上缘及外缘为棕黑色。初生小鹿体侧各有4-5行白色斑纹,当第一次换毛时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