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斑灵狸

2018年01月18日 10:10
phylum:Chordata
门:脊索动物门
class:Mammalia
纲:哺乳纲
order:Carnivora
目:食肉目
科名:VIVERRIDAE
中文科名:灵猫科
属名:Prionodon
种名:pardicolor
中名:斑灵狸
描述:体形较小,重约半公斤,体长不及400毫米。尾长,圆柱状,约为体长的80-90%。颜面部狭长而吻鼻向前突出。鼻镜前缘的鼻中沟仅止于中部。趾行性,前后足第一趾均很小,其余4趾的趾垫发达,其侧方均有皮瓣式爪鞘保护能伸缩的爪。掌垫、蹠垫裂成4个小叶,作弧形排列,但后足内侧的一叶甚小,而且远离其他三叶。前足尚具一个相当大的腕垫,远居于后方。后足踝垫消失。足底除光滑的足垫外,余均被毛。会阴短,无香腺。毛色:毛被致密、柔软,针毛极少。非常近似猫科动物的毛被。体躯基色为淡褐或黄褐色,背部较深,腹面变成乳黄或乳白色(直到毛基)。面部无任何斑纹。颈背有2条黑色颈纹至前肩。颈侧尚各有一条时断时续的侧颈纹。从肩背至尾基均为棕黑色圆斑或卵圆斑,多排纵列。斑块向体侧逐渐变小且不规则,肩臂块斑可下延至前足背,但腰臀部仅及髁关节处。尾有9—11个暗色环,最后几个暗环常较细而密集。尾尖多数淡白色。头骨:头骨狭长,但吻部较其他灵猫均短,从吻端至眶上突的距离仅为颅全长的38-44%。眶后域约与眶间宽相等,颅腔大、长圆形。在枕骨前有一个狭窄的狭颅区。顶骨两侧的颞嵴从不形成矢状嵴。听泡的鼓室高度超过后面的听室和副枕突(头骨图31,斑灵狸)牙齿:斑灵狸的齿尖为我国灵猫科动物中最侧扁、锐利者,极似猫类。上门齿排列呈直线状,与獴类、鼬类和猫类相同。犬齿尖长。前臼齿高而尖锐、近似侧扁。上裂齿原尖极小而低,前尖高而尖,后尖呈锋利的刀刃状。第一上臼齿极小,横置,长小于宽,呈菱形,有4个小齿尖。故上裂齿后缘接近上齿列的最后缘,与猫类动物的齿形排列近似。下裂齿侧扁,齿尖尖锐,与其他灵猫动物相比,跟座极度退化,其宽度仅为前部宽度的一半,其长度仅占1/4或更少。第二下臼齿极小,约与第一下臼齿跟座等大,卵圆形,具4个小齿突。量衡度(表A-77):
国内分布:见于广东莲山,广西西南部,贵州榕江、贵阳,四川雅安,云南盈江、碧江、贡山、孟连、澜沧、勐腊、金平、马关。;
国外分布:国外分布于印度,不丹,锡金和尼泊尔。
资料来源:高耀亭等, 1987. 中国动物志 兽纲第八卷 食肉目. 北京: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Prionodon_pardicolor.pdf
作者:高耀亭等
年代:1987
专著名称(题名、期刊名):中国动物志 兽纲 食肉目
卷期:第八卷
页:1-377
  • 物种名

    斑灵狸

  • 拉丁名

    Prionodon paricolor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哺乳纲 Mammalia

  • 食肉目 Carnivora

  • 灵猫科 Viverr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1145

  • 描述

    维基百科 斑林狸(Prionodon pardicolor),又名斑灵狸,斑灵猫或东方蓑猫,是生活在喜玛拉雅山中部及东部的麝猫。它们身体短小,呈浅色,头部尖长,四肢细小。由于它们会咬著猎物的腹部来拖行猎物,故有时被误会为蟒蛇或其他大型的有毒蛇。它们主要吃昆虫、鸟类及细小的哺乳动物。 分布于锡金、不丹、印度、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的贵州、广东、云南、四川、广西(西南部)等地,多见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阔叶林林缘灌丛以及亚热带稀树灌丛或高草丛附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3] 保护[编辑]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级:二级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稀有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大斑灵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