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库 > 濒危兽类专题

棕熊 Ursus arctos

2013年04月08日 10:50
棕熊 BROWN BEAR

Ursus arctos Linnaeus, 1758

BROWN BEAR

 

鉴别特征头体长1,150-1,190;尾长80-130;后足长190-280;耳长100-170;颅全长250-380;体重125-225 kg。棕熊是世界上最大陆栖食肉动物,有巨大的头和肩部,圆盘状的脸和长吻。它们分布于全北界,是分布最广的陆生哺乳动物。棕熊的不同种群体型则变化较大,这依赖于食物的可利用性和栖息地。棕熊表现了熊科动物中在颜色和体型方面的最大变异——从暗黄色到黑色到红色——这导致了该种有超过200个同物异名的归属。耳小,向两侧突出;雄性比雌性大。前足足垫大小是黑熊的一半。乳突宽度大于颅基长之半。P1-3仅有1齿根;M2长度≤M1 + P4的长度;两枚上臼齿长度不大于第一臼齿间的上腭骨宽度;M1长度大于20.4 mmM2长度大于31 mmm3后部窄。齿式:3.1.4.2/3.1.4.3 = 42

 

分布:棕熊曾经是地球上最广布的陆生哺乳动物。如今,它们的种群已极度缩小和片断化。它们广布于中国西部和东北部,延伸到几乎整个全北界。棕熊具有混乱的高度多态性的皮毛颜色和身体大小,有时不同山谷间都有变化。由于身体特征的高度变异,因此在过去很多年鉴定出了大量的种和亚种。棕熊的亚种分类亟需修订,以下承认的4个亚种也是暂定的(见评注中的讨论)1) U. a. isabellinus Horsfield, 1826;新疆(天山山脉)、新疆西部、西藏西部和西南部(包括leuconyx Severtzov, 1873pamirensis Ognev, 1924); 2) U. a. jeniseensis Ognev, 1924;新疆(阿尔泰种群)(yeniseensis Ognev, 1924);3) U. a. lasiotus Gray, 1867;黑龙江、吉林、辽宁(包括mandchuricus Heude, 1898baikalensis Ognev, 1924cavifrons Heude, 1901ferox Temminck, 1844[先占的]macneilli Lydekker, 1909melanarctos Heude, 1898yesoensis Lydekker, 1897);4) U. a. pruinosus Blyth, 1854;甘肃西部、青海、陕西、四川西部、新疆南部、西藏、云南西北部;Pocock1931)包括lagomyiarius Przewalski, 1883clarki Sowerby, 1920

 

生态和习性:棕熊占据了特别广阔的栖息地,包括茂密的森林、亚高山山地和苔原。棕熊主要吃植物,例如禾本科的草、莎草、鳞茎、根、块茎、草本植物、玉米、浆果、水果和坚果,这些占据了食物组成的60-90%。常见的动物性食物有昆虫、啮齿类、有蹄类、鱼类和腐肉。在某些地区它们是有蹄动物的重要捕食者,诸如驼鹿(Alces)、驯鹿(Rangifer)和马鹿(Cervus)。虽然它们体型硕大,但奔跑起来时速达50 km。夜行性,晨昏活动。多数情况下,它们是独居的,除非雌性携带幼崽,且在繁殖季节。棕熊的家域是重叠的,雄性的比雌性的更大;没有对领域的防范。在分布范围的北部,它们会冬眠6-7个月。已知它们会贮存食物。4.5-7岁性成熟。5月初至7月交配,但着床直到1011月。幼崽大约1~3月出生。平均每胎2仔。母熊是诱导性排卵者。公熊每年可以是一胎以上幼崽的父亲。

 

保护现状:全部中国种群数量估计为7,000-8,000头(Ma 1998)。China RL - VU C1.  China Key List - II.  CITES – I

  • 物种名

    棕熊

  • 拉丁名

    Ursus arcto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哺乳纲 Mammalia

  • 食肉目 Carnivora

  • 熊科 Urs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1141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