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库

黄吻棱鳀 Thryssa vitrirostris

标本信息

  • 平台号

    2111C0002400018785

  • 标本号

    38828

  • 标本馆

    IOZ

  • 国家

    中国

  • 单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 采集地

    广东省

  • 产地1

    GD

  • 保藏状况

    完整

  • 共享方式

    合作研究共享

  • 标本属性

    普通

  • 单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 标识符

    CSTR:19715.10.2111C0002400018785

  • 物种名

    黄吻棱鳀

  • 拉丁名

    Thryssa vitrirostri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鱼纲 Pisces

  • 鲱形目 Clupeiformes

  • 鳀科 Engraul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9159

  • 描述

    黄吻棱鳀(学名:Thryssa vitrirostris)为鳀科棱鳀属的鱼类。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非洲南部、红海、东非、波斯湾、巴基斯坦、印度、印尼、台湾、香港、文莱等海域,本鱼上颌骨长,达到超出基地第一胸鳍鳍条,颔骨椭圆形。后面鳃裂上部的暗斑;内鳃腔明亮的橙色,臀鳍软条31-40枚,体长可达20厘米,栖息在沿海,可作为食用鱼或饵鱼。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纳塔尔。体长为体高3.4~3.8倍,为头长4.0倍。头长为吻长4.7~5.4倍,为眼径4.0~4.5倍,为眼间隔3.4~3.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0~1.1倍。体延长,侧扁,背缘稍隆起,腹部窄尖,具棱鳞15~16+9个。头中大,侧扁,头顶直而上倾,中央具纵棱。吻短而钝,吻长稍小于眼径。眼大,中侧位。眼间隔中间凸出。鼻孔每侧2个,位近眼前方。口大,亚下位。上颌长于下颌,上颌骨末端伸越胸鳍基部。上下颌、犁骨、腭骨和舌上均具细牙。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12。鳃耙扁 针状。肛门紧靠近臀鳍。体被薄圆鳞;鳞片后具2~6连续沟,前区具3~5中断沟。背鳍较小,位于体中部,在臀鳍前上方,起点距吻端比距尾鳍基为远。臀鳍起点位于背鳍最后鳍条下方。胸鳍较强大,下侧位,鳍端伸达腹鳍基部。腹鳍小,位于背鳍前上方,距胸鳍较距臀鳍为近。尾鳍分叉。幽门盲囊12个。体背部淡青灰色,体侧及腹部银白色。鳃盖后上角具一青灰色大皮瓣。背鳍、胸鳍和尾鳍青黄色,其余各鳍白色。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