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库 > 秦岭动物物种

东亚豆粉蝶

2015年06月28日 01:00
中名:东亚豆粉蝶
门:节肢动物门
phylum:Arthropoda
纲:昆虫纲
class:Isecta
目:鳞翅目
order:Lepidoptera
总科:凤蝶总科
中文科名:粉蝶科
科名:Pieridae
亚科中名:Coliadinae
亚科名:Coliadinae
属名:Colias
种名:poliographus
亚种中名:指名亚种
亚种名:poliographus
作者:Motschulsky
年代:1860
资料来源:武春生.2010.中国动物志, 粉蝶科, p.66
秦岭地区分布:陕西留坝;甘肃文县、康县
国内分布:陕西、甘肃
保护级别:非保护
公约级别:普通
濒危级别:非濒危
中国特有:False
  • 物种名

    东亚豆粉蝶

  • 拉丁名

    Colias poliographus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昆虫纲 Insecta

  • 鳞翅目 Lepidoptera

  • 粉蝶科 Pieridae

  • 资源编码

    21131579176

  • 描述

    雄蝶体长17~20mm, 翅展44~55mm; 雌蝶体长15~18mm, 翅展46~59mm。体躯黑色。头胸部密被灰色长茸毛, 头及前胸茸毛端部红褐色。腹部被黄色鳞片和灰白色短毛, 腹面色较淡。触角红褐色,锤部色较暗, 端部淡黄褐色。复眼灰黑色,下唇须黄白色,端部深紫色。足淡紫色, 外侧较深。翅色变化较大, 一般为黄色或淡黄绿色, 前翅中室端部有一黑斑, 外缘为一黑色宽带,带中总是有一列形状不规则的淡色斑, Cu1与Cu2脉间色斑较大, M3与Cu1脉间缺淡色斑。后翅中室端部有一橙色斑,端带黑色模糊。 成虫的型: 将东亚豆粉蝶成虫确定为4个型: 普通型(♂ )、橙色型(♂)、黄色型(♀)、淡色型(♀)。普通型(♂): 翅面黄色, 前翅黑色外缘带内饰有一列大小不等的黄色斑,排成弧形, Cu1、与M3脉间缺黄色斑; 后翅外缘带于翅脉间间断, 边缘模糊, 其内方散布黑色鳞片较少。翅反面深黄色,色斑与黑缘型相似。该型最为常见。橙色型(♀): 翅面橙黄色, 前翅基部散布黑色鳞片至中室中部,不超过Cu2脉分支处。亚前缘脉前方灰绿色, 翅前缘基半部砖红色。中室端黑斑边缘有橙红色晕圈,斑中央散布橙色鳞片。黑色端带内色斑与普通型雄蝶相似, 但颜色较深。翅黑色端带模糊, 内饰一列较大的黄斑,边缘模糊连成带状。2A脉前方、端带内侧区域橙黄色,其上散布黑色鳞片,翅基部色较深。2A脉后方淡黄绿色。前后翅反面橙黄色。色斑与雄蝶相似, 该型个体数量较少。黄色型(♀):翅面黄色,翅斑与橙色型雌蝶相似。翅反面为黄色,较均匀。该型个体数量不多。淡色型(♀):翅斑与橙色型雌蝶相似,但翅面及端带中色斑为淡黄绿色,翅反面淡黄色,前翅顶角和后翅黄色较深。该型最为常见。东亚豆粉蝶型的变化与遗传和生态环境有关。据W. Hovanitz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 这种多型现象首先受遗传性状的控制,此外还受发育过程中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制约。在上述各型之间尚有中间型存在。 卵:纺锤形,上下端较细, 直径0.5mm,高约1.1mm。初产时乳白色,之后颜色变成乳黄色、橙黄色至橙红色, 顶端颜色略淡, 孵化前为银灰色, 有光泽。 幼虫:初孵幼虫体长约3mm, 头壳黑色,上有淡色短毛, 胸足黑色,胸腹部暗绿色, 体表密布黑色颗粒状小点。3龄时气门线黄白色清晰可见;老龄幼虫体长约30mm,头壳为绿色, 从正面看略呈圆形。体深绿色,密布小黑点, 体节多褶皱, 体背密生黑色短毛, 毛片亦为黑色。气门线黄白色, 气门的后方有橙色斑, 其下方有一圆形黑斑(发育不良时,该黑斑模糊或消失)。气门白色, 外环褐色。 蛹:长20~22mm, 鸡胸形, 头部突起较短。初化蛹时草绿色, 背面颜色较深, 侧腹面较淡。 羽化前体背浅黄绿色, 头胸缀紫色,翅缘、足及触角紫红色, 翅斑清晰可见, 腹部腹面色较淡。 生物学: 通常以幼虫或蛹越冬。在吉林省一年约发生2代, 越冬代成虫一般在5月份出现, 6月末至7月下旬出现当年第一代成虫, 9月初至10月上旬均可见到成虫。 蝶成虫一般产卵于寄主叶片表面, 通常单产, 偶有在一处产2粒者。初孵幼虫在叶片主脉处停留一段时间, 然后开始啃食叶肉, 残留叶背表皮而呈窗斑状。2龄时将叶片食成孔洞, 残留叶脉呈网状。3龄后食量增加, 将叶片食成大的缺刻或孔洞, 严重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 仅残留叶柄。老熟幼虫在叶柄或侧枝下方化蛹。蛹为缢蛹。成虫羽化时从蛹的腹面沿头和触角裂开。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侧条斑粉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