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lum:Chordata
门:脊索动物门
class:Mammalia
纲:哺乳纲
order:Carnivora
目:食肉目
科名:URSIDAE
中文科名:熊科
属名:Ursus
种名:arctos
中名:棕熊
描述:外形:体形大,粗壮健强,体重可达400公斤以上,体长约2米。头宽而圆,吻部较长,鼻端裸出,鼻孔大,略侧扁。眼小。耳小,能动,上部圆形,下部窄厚,内外均被毛。肩背隆起,腰粗壮,尾甚短,隐于毛下。四肢粗,前后足均具五趾,爪大而弯曲,不能伸缩,前足的爪长而有力显著长于后足的爪。脚掌裸露皆具厚实的足垫,前足腕垫小,近圆形,不与掌垫相连,掌垫与趾垫之间亦不连通,都有毛带相隔;后足踱垫很宽厚,其内侧中部有一窄条毛带,踱垫与趾垫之间也生有短毛相隔。毛色:毛被厚密,由粗长的针毛和柔密的绒毛组成。鼻部的毛最短,向后逐渐增长,肩部、四肢尤其大腿外侧的毛最长。耳上的毛有地区差异,长短不一,长者耳毛下坠成穗状,短者常不突出于周围的毛被。毛色变异很大,由棕黑色或近黑色以至很淡的银灰色、棕黄色或棕红色,绒毛棕褐色或棕灰色。毛被暗色型者,鼻面部呈棕褐色,四肢及爪色深或即为黑色;毛被淡色型者,鼻面部呈淡黄色,四肢毛色或暗或淡,四肢色淡者爪常为白色。夏季毛被颜色较暗。幼兽的毛色大致与亲兽相同;老龄个体毛色变淡而无光泽。东北棕熊的幼崽体毛为棕黑色,颈部常有一不宽的白色领环,白领沿肩部向上延伸,在颈背部连合或分而不连,白领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小,至成年时消失,只有极少数个体在成体时颈背部两侧还保留有两个不大的白斑。青藏高原和天山的棕熊白领宽大,并终生保留。棕熊的毛被,一年脱换一次;换毛期早晚有差异,因当地自然条件和动物的年龄,健康状况而不同,在大兴安岭林区,一般4-6月份逐渐脱落冬毛,至9-11月间新冬毛长齐。头骨:头骨大而厚实,显得狭长,颜面部的长度约等于脑颅部的长度。由前颌骨前缘至左右眶后突间连接线的长度等于或几乎等于由此线至矢状嵴最后点的长度,同时,由中央门齿槽前缘至眼眶前缘的距离大于左右眶后突之间的距离。吻部较宽,头骨犬齿上部的宽度约等于或超过左右眶下孔之间的宽度。鼻骨较长,鼻骨长常大于第一上臼齿前面头骨的宽度。额骨显得前宽后窄,左右额骨连接处稍向下凹陷,个别老龄个体下凹显著,使鼻骨后部弯凹呈浅匙状,有些个体或幼兽此处平坦或微凸;侧面观头骨的最高点在额骨的后部。顶骨狭窄,矢状嵴的发育程度因年龄、性别和个体的不同而有差异,幼兽和雌兽发育较差,雄兽尤其老龄个体则突起很高。颧弓强而侧扁,后部张开最宽,颧弓的最大宽度约为颅基长的60%左右。腭骨平,向后延伸到最后臼齿的后面,其延伸在臼齿后的长度约等于其宽度的2/3。听泡扁平,呈不规则三角形,下颌骨厚实而长,冠状突大。(头骨图7,棕熊)牙齿:牙齿较大。上颌最外侧的一对门齿显著大于内侧的2对,下颌最外侧一对门齿具有附加齿尖。犬齿粗大,呈圆锥形,微向后弯,其基部直径约等于二犬齿之间宽度的 头骨图7棕熊U.arctos一半;下犬齿紧靠门齿,较上犬齿短而弯曲,稍向外斜。前臼齿发育不全,前3个很小,上颌第二和下颌第二、三前臼齿在成体时脱落,齿槽愈合,形成齿隙;下颌第四前臼齿中央突起一个齿尖,其后中部有一不大的凹沟。裂齿不发达,上裂齿呈三角形,比第一上臼齿小一半,齿冠具有3个不高的瘤状齿尖,下裂齿很长,其长度大于宽度的2倍,前半部齿尖较高,适与上裂齿咬合;与黑熊不同,其内侧后面的齿尖与中央齿尖之间有一小齿尖。臼齿齿冠低而宽,具有小瘤状齿尖,上臼齿两枚,前面的臼齿有瘤状齿尖两对,排成二横列,后臼齿很长,其长度约为宽度的二倍,前半部有二横列小瘤状齿尖,后半部纯平,为研磨面; 下臼齿3枚,第二枚最大,第三臼齿小,呈圆三角形。阴茎骨较大,微呈弓状弯曲,后端纯圆,前部较细,横断面三角形,长140毫米,基部粗11毫米。量衡度(表A-9):
国内分布: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森林地带,但在北极圈内的森林冻原和海拔较高的高山草甸草原也能很好地生活,因而,在动物地理上它属于喜冷的环北极类型,其在我国的分布是亚洲分布区的最南界。
; 在我国见于黑龙江、吉林、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贵州等省区。(分布图3,棕熊)。
;
国外分布:在国外,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及其邻近大型岛屿,以及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
资料来源:高耀亭等, 1987. 中国动物志 兽纲第八卷 食肉目. 北京: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
Ursus_arctos.pdf作者:高耀亭等
年代:1987
专著名称(题名、期刊名):中国动物志 兽纲 食肉目
卷期:第八卷
页: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