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lum:Chordata
门:脊索动物门
class:Mammalia
纲:哺乳纲
order:Carnivora
目:食肉目
科名:URSIDAE
中文科名:熊科
属名:Selenarctos
种名:thibetanus
中名:黑熊
描述:外形:体形比棕熊小,身体粗壮,体重约150公斤左右,体长1.5 -1.7米。头部宽圆。吻部短而尖;鼻端裸出,眼小;耳较大,显著伸出头顶两侧。颈部短粗,肩不隆起,臀圆而大,尾很短。四肢粗健,前后足皆具5趾,爪强而弯曲,不能伸缩,前足爪仅略长于后足的爪;脚掌裸出,足垫厚实,前足腕垫宽大,与掌垫相连,后足蹠垫亦很厚,前宽后窄,内侧中部无毛间隔。毛色:黑熊的毛被,因地区或季节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北方种群的冬毛长而密,南方种群的毛短,几乎没有绒毛。颈部两侧的毛特别长,形成簇状毛丛。胸部的毛最短,一般不超过4厘米。黑熊的毛被,一年脱换一次,旧毛的脱落和新毛之长出,为连续而缓慢的过程。毛色比较一致,皆为富于光泽的漆黑色。鼻面部棕褐色或赭色,眉额处常有稀疏白毛;下颏白色。胸部有一倒人字形白斑,非常明显,为黑熊鉴别上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此斑的形状和颜色,往往因地区或个体的不同而变异,多数呈“V”字形,亦有“Y”或“U”字形者,在颜色上多为白色,也有淡黄或赭色的,和棕熊不同,黑熊从无全身白化的记录。幼兽毛色淡些,鼻面部灰棕色,体背部的毛蓬松,呈棕黑色,臀部和四肢黑色,下颏白色,胸部的白斑也很明显。头骨:黑熊的头骨略呈长圆形,与棕熊相比,前短后长,由颌间骨前缘至眶后突尖端垂直线的距离明显短于由此线至枕骨脊后面的距离。吻部较短,鼻骨长度约等于头骨在第一上臼齿前的横宽;眼眶前缘至中央门齿齿槽前缘的距离小于左右眶后突之间的距离。额骨平缓,中央不下凹或微凹。顶骨较宽,矢状脊不发达;即使在老龄个体也达不到顶骨的1/3处;人字脊明显;乳状突很发达,致使头骨后部显得宽大。颧弓较弱。腭骨延伸到后臼齿的后面。鼓室扁平。下颌骨短,最后下臼齿位于眼窝前缘的后边。(头骨图8,黑熊)牙齿:较棕熊牙齿小。上门齿齿缘平滑,外侧一对最大;下门齿排列紧凑,外侧一对 头骨图8黑熊S.thibetanus具两个齿尖。犬齿强大,呈圆锥形,上犬齿后缘稍弯,外侧有棱,与门齿有间距,适为咬合时下犬齿的空位;下犬齿紧靠门齿,稍向外斜。前臼齿很小,但终生存在,第四下前臼齿仅一个齿尖,其后部中央无纵沟。裂齿不发达,上裂齿具有3个大小不等的齿尖,成三角形排列;下裂齿很长,前半部高,后半部低平,其内侧后面的齿尖与中央齿尖之间无小齿尖。臼齿齿冠低平,上颌第一臼齿略呈方形,有两对瘤状齿尖,外侧齿尖高,第二臼齿长,约为其宽度的两倍,咀嚼面平缓而后斜,齿尖不明显;下颌臼齿3枚,第二臼齿最大,长形,第三臼齿较小,近方形。量衡度(表A-10):
国内分布:见属的记述。;
资料来源:高耀亭等, 1987. 中国动物志 兽纲第八卷 食肉目. 北京: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
Selenarctos_thibetanus.pdf作者:高耀亭等
年代:1987
专著名称(题名、期刊名):中国动物志 兽纲 食肉目
卷期:第八卷
页:1-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