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伶鼬

2018年01月18日 10:09
phylum:Chordata
门:脊索动物门
class:Mammalia
纲:哺乳纲
order:Carnivora
目:食肉目
科名:MUSTELIDAE
中文科名:鼬科
属名:Mustela
种名:nivalis
中名:伶鼬
描述:身体细长,四肢短,耳朵亦小。被毛短而致密,踱行性。足掌被短毛,趾、掌垫隐于毛中。足具五趾,爪稍曲且纤细,很尖锐。前肢腕部着生数根白长毛。雌兽乳头腋下2对,鼠鼷部3对。毛色:本种冬、夏毛异色。夏季,背面自上唇向后经体侧、直至尾端及四肢外侧为褐色或咖啡色。腹面从喉、颈侧到腹部呈白色。背、腹间分界线明显而整齐。足背杂生白毛。体躯的褐色毛或白色毛从基部至尖端颜色相同。冬季被毛白色。少数个体尾端混生褐色毛。头骨:外形与白鼬很相似,但比后者小。颅型狭长。吻部甚短,眶前孔后缘至吻端的距离小于两眶前孔间之最小宽度。鼻骨三角形,末端止于额骨前缘。眶后突明显,三角形。颧弓细弱。颧宽略大于后头宽。矢状嵴和人字嵴显明。眶前孔稍大,上犬齿的纵向直径略小于孔的斜向直径。门齿孔小,卵圆形。听泡较大,为扁长圆形,其前端与颞骨后关节突的后端构成一平面。乳突不突出。下颌微曲,角突很小,冠状突形似三角。(头骨图16,伶鼬) 牙齿:上门齿横列齐整,第三枚略粗。犬齿长而微侧扁,略向内曲。裂齿薄如刀状。前缘内叶大于外叶1/20臼齿横置,中央凹陷成沟,外叶高于内叶,内叶中央具明显小尖。下门齿排列不平齐,第二枚门齿内移。下犬齿短于上犬齿。第一枚前臼齿较小。第二枚前臼齿齿冠斜形,前高后低。第一枚臼齿由三叶组成,前两叶似刀状,后叶很低略突出齿冠。臼齿很小,约为第一前臼齿的1/30
国内分布:为古北界泛布种。分布于欧洲及亚洲西部、中部和东南部。国内分布于东北、西南、新疆局部地区。;
国外分布:国外见于苏联,阿富汗,蒙古,朝鲜,日本。
资料来源:高耀亭等, 1987. 中国动物志 兽纲第八卷 食肉目. 北京: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Mustela_nivalis.pdf
作者:高耀亭等
年代:1987
专著名称(题名、期刊名):中国动物志 兽纲 食肉目
卷期:第八卷
页:1-377
  • 物种名

    伶鼬东北亚种

  • 拉丁名

    Mustela nivali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哺乳纲 Mammalia

  • 食肉目 Carnivora

  • 鼬科 Mustel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1144

  • 描述

    维基百科 伶鼬(学名:Mustela nivalis)为鼬科鼬属的动物。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北部,包括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吉林、新疆、四川、辽宁等地,多栖息于类似白鼬、但更喜欢干燥的地域。在林区栖息于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或干旱地针叶林、林缘灌丛以及亦常见于草原地带。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瑞典韦斯德博顿。[2] 亚种[编辑] 伶鼬东北亚种(学名:Mustela nivalis pygmaea),J. Allen于1903年命名。分布于西伯利亚鄂霍次克海西岸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吉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鄂霍次克海西岸,Gichiga。[3] 伶鼬四川亚种(学名:Mustela nivalis russelliana),Thomas于1911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四川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康定附近。[4] 伶鼬莎车亚种(学名:Mustela nivalis stoliczkana),Blanford于1877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新疆(南部)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新疆莎车。[5]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伶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