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库 > 秦岭动物物种

乌苏拟鲿

2015年06月16日 06:15
中名:乌苏拟鲿
门:脊索动物门
phylum:Chordata
纲:鱼纲
class:Pisces
目:鲇形目
order:Siluriformes
中文科名:鲿科
科名:Bagridae
亚科亚属名:Pseudobagrus
种名:ussuriensis
作者:Dybowsky
年代:1872
资料来源:王香亭主编 甘肃脊椎动物志 1991 甘肃科技出版社
cite1:Bagrus ussuriensis Dybowsky,1872,Verh.Zool.Bot.G.Wien 22:201(乌苏里江)
原始属名:Bagrus
模式产地:乌苏里江
中文俗名:革牙
秦岭地区分布:甘肃文县
国内分布:黑龙江与珠江水系、陕西、甘肃、河南
保护级别:非保护
公约级别:普通
濒危级别:非濒危
中国特有:True
生境:山溪、江河的激流水体中,底栖
  • 物种名

    乌苏拟鲿

  • 拉丁名

    Pseudobagrus ussuriensi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鱼纲 Pisces

  • 鲇形目 Siluriformes

  • 鲿科 Bagr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9236

  • 描述

    测量标本6尾。全长69-180毫米;体长56-160毫米。 背鳍II,7;臀鳍16-21;胸鳍I,7-9;腹鳍i,5;鳃耙7-9;脊椎骨5+44-46。 体长为体高的4.8-6.4倍,为头长的3.5-4.4倍,为尾柄长的4.6-6.4倍,为尾柄高的11.4-15.9倍;头长为吻长的2.8-3.2倍,为眼径的7-10倍,为眼间距的2.6-3.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1-3.2倍。背鳍前距占体长的47-50%。 体中等长,背鳍前的部分略扁平,背鳍以后的躯体稍侧扁。头顶部有皮膜覆盖,但真突裸露。吻钝,前端突出。口下位,横裂。上、下颌具绒毛状齿。眼小,侧上位,眼间稍拱起。须4对,鼻须末端达眼中点或近后缘;上颌须不达鳃膜;(亥页)须2对均较短。鳃孔宽大,鳃膜不与峡部相连。背鳍起点居吻端与臀鳍起点的中点,其硬刺后缘光滑或仅有齿痕;胸鳍硬刺后缘有发达的锯状齿;脂鳍与臀鳍相对约等长;腹鳍扇形,末端盖过肛门,达或不达臀鳍;尾柄略细,尾鳍浅凹。 乌苏拟鲿在个体发育中也有幼体、雌体和雄体的变化。随生长其头长、眼径、吻宽相对的变小,而脂鳍相对的增大。雄成鱼吻较幼体长,但眼后头长、体高、背鳍前距、须长都相对的减小;而尾柄长、背鳍末端至尾鳍基的长度、背鳍基底长等都相对增大。 体背、体侧浅黄色,腹部灰黄色,鳍淡褐色。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白缘[鱼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