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库 > 秦岭动物物种

子陵吻鰕虎鱼

2015年06月16日 03:00
中名:子陵吻鰕虎鱼
门:脊索动物门
phylum:Chordata
纲:鱼纲
class:Pisces
目:鲈形目
order:Perciformes
中文科名:虾虎鱼科
英文科名:Gobies
科名:Gobiidae
亚科亚科名:Gobiinae
属名:Rhinogobius
种名:giurinus
作者:(Rutter)
年代:1897
资料来源:福建鱼类志[下卷]:355-356. 四川鱼类志:522
cite1:Proc. Acad, Nat. Sci. Philad., 49:86
模式产地:广东汕头
中文俗名:吻xia虎鱼,栉虾虎,子?
秦岭地区分布:陕西城固
国内分布:黄河、长江、钱塘江、灵江、珠江、福建(闽江、九龙江、汀江、晋江、木兰溪)、台湾、广东、海南
保护级别:非保护
公约级别:普通
濒危级别:非濒危
中国特有:False
  • 物种名

    子陵吻鰕虎鱼

  • 拉丁名

    Rhinogobius giurinu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鱼纲 Pisces

  • 鲈形目 Perciforemes

  • 虾虎鱼科 Gobi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9390

  • 描述

    体前部呈圆筒形,尾部侧扁,尾柄长。头大,近圆柱形。吻长而钝,吻长大于眼径。眼中大,上侧位,眼间窄。鼻孔每侧2个,分离。前鼻孔具短管,近吻端,后鼻孔为圆形小孔。口端位,上下颌约等长,颅骨伸达眼的前下方。齿细小,尖形,上下颌具齿多行,外行齿稍扩大,无大齿。舌发达,游离,前端近圆形。鳃孔侧位,稍向腹面伸延。鳃膜连于峡部,峡部宽。鳞中大,体侧被栉鳞,腹部为圆鳞。胸部鳞细小,常隐于皮下,背鳍前鳞几伸达眼后,颊部及鳃盖无鳞。背鳍2个,分离。第一背鳍雄鱼较高,鳍端仲达第二背鳍起点,雌鱼则不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略高于第一背鳍,鳍端几达尾鳍基。臀鳍起点在第二背鳍的第一或第二鳍条的下方,鳍末端距尾鳍基较远。胸鳍宽大,近圆形。腹鳍长圆形,约与胸鳍等长。尾鳍圆形。体侧有暗色斑块6~7个,横跨背部有5~6个暗色斑。头部有不规则的细条纹和斑点,顿部有数条斜向下方的条纹,胸鳍基上方有一黑斑。背鳍、尾鳍有数行点状横纹,尾鳍浅灰色,胸鳍及腹鳍浅色。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黄[鱼幼]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