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黑尾近红鲌 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 Yih et Woo, 1964

2018年01月17日 06:50
  • 物种名

    黑尾近红鲌

  • 拉丁名

    Ancherythroculter a.nigrocaud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鱼纲 Pisces

  •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 鲤科 Cyprin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9225

  • 描述

    下颌比上颌稍长。眼较小,吻长大于眼径。侧线鳞65~70。背鳍起点至吻端较至尾鳍基为近。胸鳍末端达到或超过腹鳍其部。臀鳍条3,23~28。中上层鱼类,主食小鱼。个体不大,常见者体长150~300毫米。属于保护性鱼类,分布于长江上游。1、外形特征。身体侧扁,外形似戴氏红鲌(青稍)。口半上位,口裂斜,后端伸至鼻孔后缘下方。 鼻孔位于吻端至瞳孔的中点。头后背部显著隆起。腹部于腹鳍基部略向内凹。侧线位于体侧中部 略向下弯。腹棱自腹鳍基部至肛门。背部灰黑色,体侧及腹部银白色。各鳍带灰色,尾鳍上下叶 的边缘尤为明显。它与戴氏红鲌的主要差别在于尾柄较长、个体较大。2、生活习性。主要生活在长江上游干流支流缓水区,喜水草基质。生活在江河的中上层。性情温 和,适温范围广,耐氧能力较其它鲌鱼强。3、食性。黑尾鲌是一条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幼鱼以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以小型鱼类、 虾和水生昆虫为食;人工养殖时能利用配合饲料银好的生长。在精养池或大小面中套养既能利用 无捕捞价值的小杂鱼,又不会危害主养经济鱼类。4、生长。一至二龄的黑尾鲌生长最快。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龄鱼可达 0.2 斤以上,二龄鱼可达 1.8 斤以上。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