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库 > 秦岭动物物种

山鹡鸰

2015年06月12日 04:45
中名:山鹡鸰
门:脊索动物门
phylum:Chordata
纲:鸟纲
class:Aves
目:雀形目
order:Passeriformes
中文科名:鹡鸰科
科名:Motacillidae
亚科亚属名:Dendronanthus
种名:indicus
作者:(Gmelin)
年代:1788
资料来源:郑光美等.2011.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 p.172
中文俗名:刮刮油,树,林,横花牛屎
别名:林鹡鸰
英文名:Forest Wagtail
秦岭地区分布:陕西镇巴
国内分布:除西藏外、见于各省
保护级别:非保护
公约级别:普通
濒危级别:非濒危
中国特有:False
居留状态:候鸟
  • 物种名

    山鹡鸰

  • 拉丁名

    Dendronanthu indicu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鸟纲 Aves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鶺鸰科

  • 资源编码

    21131113158

  • 描述

    王祖祥:1985: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上体橄榄褐色,两翅黑褐,每翅贯以明显的四道黄白色横斑;下体白色,胸部有两道黑褐色横斑。 形态 (采自河北) 上体橄榄褐绿色,尾上覆羽污褐色,中央一对尾羽暗揭、沾橄榄绿色,次3对尾羽黑褐色,最外侧一对尾羽白色,内翈基部有一倾斜的黑褐色斑,羽干白色,外侧第二对尾羽先端具楔形白斑,羽干在羽基处为黑褐色,外侧第三对尾羽先端具小型白斑;眉纹淡黄色,从嘴基直达耳羽的上方,眉纹下具有一条暗褐色贯眼纹;眼先和颊微白并杂以褐色;耳羽、颈侧和背略同;翼上小覆羽与背同色,中覆羽和大覆羽黑褐色,先端黄白色,形成二道明显的翼斑;初级和次级飞羽黑褐,各羽外翈的基部横贯以黄白色的斑,在三级和次级飞羽中部的外fn还具一道同色的横斑伸至初级飞羽,每翅贯以二道黄白色横斑;下体白色;胸部有两道黑褐色横斑,二道横斑的中央处有黑色斑相连接;两胁沾淡棕色。 虹膜深褐色;上嘴黑褐色,下嘴肉红色;跗蹠和趾浅肉色。 量衡度:(注:见图1) 王祖祥:1985:生物学描述 生态 常栖息于林间空地、林缘、河边及村落附近,常见沿较粗的树枝上驰走。栖止时尾不断左右摆动,身体亦微微随着摇摆,与白鹡鸰上下摆动显然有别。飞行呈波浪式曲线,一高一低,并常伴随着鸣叫。鸣声似“tze-tzin, tze-tzin……”或“gah-tzin,gah-tzin”。 主要以昆虫为食,也食小的蜗牛,蛞蝓等。据梁启燊等(1957)4月所采的一鸟全食昆虫,胃内有蚁类和鞘翅目昆虫。郑作新等(1958)于1953—54年6、7两个月内在河北昌黎剖检4只鸟胃,内容物全为昆虫,其中鳞翅目蛾类碎片(3次)占49.55%,直翅目昆虫碎片占30.03%,还有鞘翅目碎片和象甲碎片、蛇类等昆虫。 剖检5月采自云南的4只鸟胃,内有直翅目的稜蝗(Paratettix sp.),鞘翅目的甲虫,还有蜘蛛等。 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955—57年间在湖南分析了15只鸟胃的结果,全部食物为昆虫,包括鳞翅目的蝶类及其幼虫、膜翅目的蚁类、直翅目的蝗虫、鞘翅目昆虫等,且以鞘翅目昆虫为最多。 山鹡鸰每年5—6月间繁殖,常在葡萄架或大树的水平枝上筑巢,距地面约3米左右。巢呈杯形,由草茎、枯叶、羽毛等组成,内衬兽毛,外绕以蛛丝,有时更敷以苔藓。巢的大小:外径7—8厘米,高4.5厘米,深3厘米。通常产卵4—5枚,呈青灰色,并具紫灰色斑点。8个卵的大小平均为18(17—19.7)14.6(14.5—15)毫米(郑作新等,1966)。 王祖祥:1985:经济意义 经济意义 山鹡鸰均以昆虫为食,所食昆虫多为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蝗虫)等农、林、牧害虫,所以它是一种益鸟,应当加以保护。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红眉朱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