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luropoda melanoleuca (David, 1869)
GIANT PANDA
鉴别特征:头体长1,500-1,800;尾长120-150;后足长140-200;耳长70-110;颅全长280-300;体重85-125 kg。也许没有其他任何哺乳动物可以像大熊猫这样在中国的物种中最容易辨认。头宽大,吻短。身体为均一的白色;四肢和肩部黑色;竖立的圆耳黑色,眼大而黑,眼周黑色,鼻子黑色明显。雄性比雌性更大。最显著的特征是前掌有一个特别的、相对的籽骨结构(前后足均为5趾;后足半跖行性)。头骨在熊科中是最强壮的,具有显著的厚大的矢状脊和厚实的颧弓;眶内和眶后区明显窄;眶上突退化,翼蝶骨管缺如。P4有大的上原尖、前附尖和上次尖;P4和M1方形;P2和P3十分发达;M1和M2巨大,其上有很多齿尖和结节。齿式:3.1.4.2/3.1.4.3 = 42。
分布:甘肃南部、陕西、四川的北、中、南部。特有种。它们以前的分布遍及整个中国南部,以及缅甸,但它们的数量已急剧下降到6个不同的种群(包括fovealis Matthew and Granger, 1923)。
生态和习性:大熊猫栖息于海拔1,200-3,900 m的山地森林(通常为针阔叶混交林),那里主要有箭竹的存在(Sinarundinaria)。它们在冬季有时下降到低海拔地区。它们在有高大树冠的缓坡觅食。大熊猫进食30种或更多种的竹子的叶,竹子占其食性组成的99%。消化道相当强健,覆有一层厚的黏液,可帮助消化纤维食物,防范碎片。其他食物也有果实、杉树皮、蔓生植物、小型哺乳动物、鱼类、昆虫和叶子。成体每天消耗12-15 kg的食物。大熊猫在树上和洞穴中隐蔽。它们主要是地栖性,但也善于攀爬和游泳。独居,夜行性,晨昏活动。雌性家域不重叠,而雄性家域可与数只雌性重叠。家域大小4-8.5 km2,主要依赖于竹子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性成熟为4.5-6岁,繁殖季节从3月到5月。有45-120天的延迟着床,妊娠期112-163天。尽管每胎可有多达3仔出生,但通常只有1仔可以存活到成年。
保护现状:全部种群估计小于1,000(Hu 1998a)。China RL - EN A2c+3c; E. China Key List - I. CITES - I. IUCN RL - EN B1+2c, C2a ver 2.3 (1994). U.S. ESA - Endang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