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隆肛蛙

2017年02月14日 01:44
phylum:Chordata
门:脊索动物门
class:Amphibia
纲:两栖纲
order:Anura
目:无尾目
科名:Dicroglossidae
中文科名:叉舌蛙科
属名:Feirana
种名:quadranus
中名:隆肛蛙
描述:形态 依据重庆巫山(141雄、95雌、35幼、卵及蝌蚪)标本。
  成体:雄蛙体长82mm,雌蛙体长90mm左右,其他部位量度数据见表472。头宽略大于头长吻圆稍突出于下唇缘吻棱明显,颊部向外倾斜,鼻孔至眼下方凹陷深鼻孔略近眼,鼻间距显然大于眼间距,而与上眼睑等宽鼓膜不显或略显轮廓犁骨齿发达,自内鼻孔内前方向后中线倾斜,并延到内鼻孔后端,但两者在中线不相连接舌大,后端缺刻深。
  前肢适中,不特别粗壮,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指、趾末端膨大呈球状指侧微具缘膜,以第二、第三指内侧的最为明显第四指略短于第一、第三指,达第三指末节基部指基部的关节下瘤极明显,尤其以第一指的最大掌突2个,外侧的窄长。后肢较长,约为体长的1.7倍,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鼻孔前方,胫长大于体长之半,左、右跟部略重叠足与胫等长趾端成球状比指端的略大趾间满蹼外侧蹠间蹼达蹠长的1/2,第一、第五趾游离侧具宽的缘膜,后者缘膜仅达趾基部关节下瘤明显内蹠突窄长,无外蹠突无跗褶。
  皮肤粗糙。除吻、头顶及背部前端较光滑外,头侧、背部后端以及体侧满布疣粒或小白刺,背部始自肩后方有排列较疏、直径略大于1mm的圆形疣粒,体两侧疣粒稍大而略成长形,隐约断续排列成纵行头侧、体侧以及疣粒之间有锥状小白刺在四肢的显露部位小白刺排列成行,脓部外侧亦有之疣粒上有小白刺多枚,小刺的顶部多成黑色。枕部有-横肤沟颞褶明显隆起口角后端颌腺明显。雄蛙肛部周围的皮肤形成明显的方形囊状泡起,始自胯间达体末端,略呈方形,占体长的1/4—1/5。雌蛙背部的小白刺不如雄蛙的明显,体背后端至肛部正常,无囊状泡起。腹面皮肤光滑。
  生活时背面橄榄绿色而略带黄色,疣粒部位色深沿吻棱、颞褶色深眼的瞳孔菱形,黑色虹彩紫灰色,且带金色体侧棕黄色,有深色云斑唇缘及整个四肢背面均有深色横纹,股胫部各有6条左右前肢、股、胫部及体腹面均为鲜黄色。液浸标本体呈棕色小白刺极为明显腹面灰色或有棕色斑点。
  第二性征:雄蛙肛部周围的皮肤形成明显的方形囊状泡起无婚刺无声囊无雄性线。
  卵:卵径3—4mm,连同卵外胶囊其直径6.5—7.5mm卵的动物极为深棕色,约占卵球的1/2,在约60°处有1个浅黄色圆环,植物极乳黄色。
  蝌蚪:体大而肥硕。全长50mm左右的蝌蚪生活时多为紫黑色,上有细绿点,尾鳍色浅全长80mm以上的蝌蚪,背部多少呈绿色,尾肌及上尾鳍的后半段出现大小不一的深色斑点即将完成变态的蝌蚪背部呈棕绿色,有网状深色斑纹尾部完全萎缩后的幼蛙体背面为蓝绿色,疣粒明显,其上有棕黑纹。第38—41期的蝌蚪跗足长平均12.1mm,头体长28.2mm,尾长为头体长的205%,其他部位量度数据见表473头窄而体宽,吻端圆,鼻孔位于吻眼之间,眼在头的背侧,眼间距与吻等长尾肌甚发达上尾鳍前半段低而厚,尾末端钝圆口很宽,为头体长的33.5%,口角部唇乳突1排,副突很多下唇唇乳突两排,排列较规则,乳突上常有色素,少数标本下唇内排乳突上也有唇齿唇齿有变异,共检查31个大蝌蚪(全长75mm左右):其中15个上唇齿为Ⅱ︰6+6,11个为Ⅱ︰7+7,3个为Ⅱ︰6+7,2个Ⅱ︰5+5,下唇齿均为1+1︰Ⅱ此外还比较了较小的蝌蚪29个(全长35mm),其中23个上唇齿式为Ⅱ︰5+5,4个为Ⅱ︰6+6,1个为Ⅱ︰6+5及-个为Ⅱ︰4+4,唇齿行均长下唇齿3排几乎等长,最内-排中央稍中断角质颌适中不特别强大,出水孔位于体左侧,有游离短管肛管斜开口于尾基部右侧,而肛部周围的皮肤褶发达。
  第42期左前肢刚伸出吋的变态期蝌蚪,全长71.9mm,体长27.1mm左右,口部及尾部尚无明显变化,但前肢及后肢横斑清晰另1个第43期已具四肢的变态期蝌蚪,全长70.9mm,体长28.6mm左右,背部疣粒明显,口部基本形成,趾间具满蹼。
  变异:据方荣盛(1983)报道,陕西宁陕沟阳坝采到的11雄和2雌,其背部正中均具-条黄色脊纹。1974年,费梁等在湖北丹江口(原均县武当山)采到的蝌蚪比其他地区者颜色深,体近黑色,尾色较浅,深色斑点较多。

国内分布:地理分布甘肃(文县、武山、两当、徽县、天水)、陕西(陇县、太白、留坝、宁强、佛坪、洋县、宁陕、镇巴、平利、祚水、山阳、商南、华阴)、河南(伏牛山、桐柏山)、湖北(丹江口、神农架、宜昌、巴东、利川)、湖南(桑植)、四川(平武、青川、茂县、安县、南江、万源)、重庆(城口、巫溪、巫山、奉节、秀山)。
资料来源:费梁 胡淑琴 叶昌媛 黄永昭等, 2009. 中国动物志 两栖纲 (下卷) 无尾目 蛙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 //
  • 物种名

    隆肛蛙

  • 拉丁名

    Feirana quadranu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两栖纲 Amphibia

  • 蛙科 Ran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7139

  • 描述

    特征:一般体形 、瞳孔形状 、趾端球状,趾间满蹼等特点与棘胸蛙群(Spinosac)极相似。而雄蛙无论在胸部 、腹部或指上均无刺,臂也不粗壮,亦无声囊;他的第二特征的表现在肛门周围有几近方形 、极为突出的囊状泡起;保存标本有少数纵褶。该部皮肤极光滑,显然与其前端具有小刺的背部皮肤不同。雌性则缺如。体侧及腹面为桔黄色。 模式标本描述:体扁平,体长82毫米,头宽略大于头长;吻圆稍突出下颌缘;鼻孔略近眼前角,吻棱明显,斜向吻端集中,颊部向外倾斜,鼻孔至眼下方凹陷深;鼻间距显然大于眼间距,而与上眼睑相等;鼓膜不显;锄骨齿发达,自内鼻孔内上方斜向中线集中,延到内鼻孔后端而左右锄骨齿不相连;舌大 、后端缺刻深。 前臂及手不到体长之半;指末端微膨大成球状,而指背面不十分明显;指略扁平,指侧微具缘膜,以第二 、三指内侧的最明显;第四指略短与第一及第三指,达第三指端末节基部;指基部的关节下瘤发达,尤以第一指的为最,掌突二,外侧较窄长。后肢全长为144毫米,胫跗关节前达鼻孔前方,左右跟部略重迭,胫长46毫米,为其胫宽的3.5倍;足与胫等长;趾端成球状比指端的大些;趾间满蹼,第四 、五蹠间撒蹼达蹠长的1/2,第一 、五趾游离侧具缘膜;关节下瘤显著,内蹠突颇长,约为第一趾的1/2,无外蹠突;无跗褶。 皮肤粗糙,除吻 、头顶及背前端较为光滑外,头侧 、背后端以及体侧满布疣粒或小白刺(生活时未注意有无小白刺),背部始自肩后方有排列较疏 、直径略大于1毫米的圆形疣粒,体两侧疣粒稍大而略成长形,隐约可见其断续成纵行排列,眼后颞褶上方的较为明显;头侧 、体侧以及散于疣粒之间的为白色锥形小刺,同样在四肢的显露部位也有小白刺。且排列成行,甚至蹠部外侧亦有之;小白刺中央常角质化成黑色,疣粒上也有小白刺。两眼后端枕部有一横沟;颞褶明显而隆起;口角后端疣粒明显。背部末端肛部周围皮肤光滑呈囊状泡起,极为显著而大,始自胯间达体末端,略作方形,约占体长的1/5,腹面皮肤光滑。 生活时,背面橄榄绿色而略带黄色,疣粒部分色深;沿吻棱 、颞褶色深;体侧棕黄具深色云斑;颌缘及四肢横纹清晰,达指趾末端,股胫各有6条;臂 、股 、胫及腹面为鲜黄色。液浸标本体呈棕色;小白刺极明显;腹面灰白色。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热沙钩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