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加氏无疣齿吻沙蚕

2017年02月14日 04:14
phylum:Annelida
门:环节动物门
class:Polychaeta
纲:多毛纲
order:Nereidida
目:沙蚕目
科名:Nephtyidae
中文科名:齿吻沙蚕科
属名:Inermonephtys
种名:gallardi
中名:加氏无疣齿吻沙蚕
描述:标本采集地 海南岛东岸和西岸(水深16—109 m,底质砂质泥、细砂或软泥)。
形态特征 不完整标本体长35—120 mm,体宽(含疣足)2—6 mm,具46—168个刚节。
口前叶为近五边形,前缘较平直,后面变窄。无眼。1对乳突状的触手(或称触角)位于口前叶前缘腹面。1对指状的项器,位于口前叶后缘,其上有黄褐色斑(图256 A)。
翻吻不具乳突,仅具一对纺锤形大颚(图256 A)。
疣足内须始于第15—17刚节,内须最初为指状,以后变长且内卷,近基部具1小乳突,至体后部内须消失。
疣足双叶型。第10刚节疣足,背足的前足刺叶为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叶、近等长于圆形的足刺叶,背足的后足刺叶圆叶形、长于足刺叶,腹足的前足刺叶、足刺叶和后足刺叶均为圆锥形且依次稍大,内须还未出现,粗指状的背须位于背足的基部,指状的腹须位于腹足的基部、紧靠足刺叶(图256 B)。
第20刚节疣足,背足的前足刺叶为圆锥状2叶、且上叶与足刺叶等长、下叶较短,背足的后足刺叶为半圆形、与其足刺叶等长,腹足的前足刺叶为三角形、与其半圆形的足刺叶等长,腹足的后足刺叶为粗指状、且长于其足刺叶,内须内卷远长于背须、近基部具1个乳突状突起,背、腹须长指状,腹须紧靠足刺叶(图256 C)。
第80刚节疣足,背、腹足相距较宽、前足剌叶均为指状、约稍长于足刺叶,背足的后足刺叶为圆叶形、大于其足刺叶,腹足的后足刺叶为半圆形、与其足刺叶等大,内须内卷一圈,背须变长指状,腹须细指状(图256 D)。
第134刚节疣足,背、腹足相距更宽、其前足刺叶指状、均等长于足刺叶,背、腹足的后足刺叶均长于其足刺叶,内须、背须和腹须皆消失(图256 E)。
具刚毛3种。横纹(梯形)毛状刚毛位于前足刺叶上、且连续排列,小刺毛状刚毛(图256 F)位于后足刺叶上,竖琴状刚毛(图256 G)位于背、腹足的后足刺叶上。

国内分布:分布于南海本种为我国首次记录。
国外分布:越南,泰国。
资料来源:孙瑞平、杨德渐, 2004. 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三卷 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二) 沙蚕目.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Inermonephtys_cf.gallardi.pdf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结节心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