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lum:Chordata
门:脊索动物门
class:Reptilia
纲:爬行纲
order:Squamata
科名:Agamidae
属名:Japalura
种名:polygonata
描述:琉球龙蜥Japalura polygonata 系 E. Hallowell (1861 "1860”)依日本琉球群岛的冲绳群岛的庆良间列岛标本描记的种,主要分布于琉球群岛中部的奄美群岛与冲绳群岛(指名亚种J. p. polygonata)和南部的宫古群岛与八重山群岛(琉南亚种J. p. ishi-gakiensis )。关于我国台湾省的龙蜥属动物,过去记载只有3种,即:Gunther (1864)依据我国台湾省1号标本描记的台湾龙蜥或斯文豪氏攀蜥(J. swinhonis), Stejneger (1898)依据台湾省兰屿标本描记的兰屿龙蜥或箕作氏攀蜥(J. mitsukuri), Gressitt (1936)依据台湾省南投县雾社标本描记的短肢龙蜥(J. brevipes )。至于琉球龙蜥在我国台湾省的分布迄无记载。日本Ota(太田英利,1991a)在“东亚岛屿龙蜥属的分类:混乱的历史”一文曾引证日本Nakamura与 Ueno(1963)所著《原色日本两生爬行类图鉴》一书中提出将琉球群岛与我国台湾省的龙蜥都归隶于琉球龙蜥一种,分布于琉球群岛者作为其指名亚种,而分布于我国台湾省的台湾龙蜥与兰屿龙蜥也分别作为其亚种。Ota在引证后结论认为“然而,这一分类方式并未被其他分类学家所接受。”同时,Ota 在自己文末的结语中提出:“琉球龙蜥是琉球群岛的特有种。”在此(Ota, 1991a)前后,Ota发表了一系列文章论及台湾省的龙蜥属动物,如:Ota (1988a)报道台湾龙蜥指名亚种(J. swimhonis swinhonis)台北、芦山与溪头3个居群(population)核型的分化。Ota (1988b)将已被作为台湾龙蜥亚种的兰屿龙蜥或箕作氏攀木蜥蝎(J.swinhonis mitsukuri)恢复为种(J. mitsukuri) 。 Ota (1989a)撰文论证短肢龙蜥J.brevipes为有效种,该文提到Wermuth (1967)与田婉淑等(1986)都将短肢龙蜥列入名录,但认为这些作者没有说明该种是有效种(按我们的理解,这几位作者必然认为短肢龙蜥是有效种,才将该种列人自己的名录)。Ota (1989b)将南投县溪头的标本(即他在1988a文中鉴定为台湾龙蜥指名亚种者)描述为新种溪头龙蜥(J. makii) 。 Ota(1991a)认为J. swinhonis, J. mitsukuri, J. brevipes与J . makii 4种龙蜥是我国台湾省的特有种(endemic species) J . polygonata则是琉球群岛的特有种。Ota (1991d)认为J . mitsukuri是J.swinhonis:的次定同物异名(junior synonym)同时,将台湾北部的J . swinhonis:改订为新亚种琉球龙蜥台北亚种(J. polygonata xanthostoma ),如果这一改订得以成立,那末,J. polygonata就不再是日本琉球群岛的特有种,因为它已分布到我国台湾省,更有可能是从我国台湾省扩散到琉球群岛的。看来,东亚岛屿龙蜥属混乱的历史不但没有澄清,反而更加混乱。目前,暂按Ota的意见,将琉球龙蜥与台湾龙蜥的区别,以及琉球龙蜥的亚种划分介绍如后。
按照Ota (1991d: 287)的意见,琉球龙蜥(J. polygonata)与台湾龙晰(J.swinhonis)的区别在于:前者眼与上唇鳞间的一排较大鳞片(infraorbital scales)中等程度增大而微棱背中线脊鳞(vertebral)两侧各有一纵行连续或局部断离的、由略为增大而明显起棱的鳞片形成的副脊鳞或脊侧鳞(paravertebral)半阴茎端叶为四叶型(tetralobate)。后者眼与上唇鳞间的一排较大鳞片仅略为增大而强烈起棱背面大的棱鳞不规则分散地排列,半阴茎端叶为双叶型(bilobate )。此外,台湾龙蜥成年雄性的躯干较琉球龙蜥更为侧扁,台湾龙蜥头腹面有少数横排或半圆形排列的浅色大圆斑,以及各部量度的差别,等等。
资料来源:赵尔宓 赵肯堂 周开亚 等, 1999. 中国动物志 爬行纲 第二卷 有鳞目 蜥蜴亚目.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
Japalura_polygonata.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