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lum:Chordata
门:脊索动物门
class:Amphibia
纲:两栖纲
order:Anura
目:无尾目
科名:Megophryidae
中文科名:角蟾科
属名:Megophrys
种名:wushanensis
描述:形态 依据重庆巫山(16雄、1雌及各期蝌蚪和变态期幼体)标本。
成体:雄蟾体长33mm,雌蟾体长38mm左右,其他部位量度数据见表151。头扁平,长、宽相等吻显著突出于下唇,呈盾状吻棱极明显颊部垂直而略向内斜鼻孔在头侧,位于吻眼之间上眼睑宽略小于眼间距鼓膜近圆形,约为眼径的1/2瞳孔纵置舌后端圆,无缺刻无犁骨棱和犁骨齿。
表151 巫山角蟾成体量度(重庆巫山)
Table 151 Measurements of adults of Megophrys wushanensis Ye et Fei(Wushan,Chongqing)
单位:mm
项目 10♂♂ 1♀♀ 项目 10♂♂ 1♀♀
体 长
SVL 30.4—35.5
32.9 38.4 前臂及手长
LAHL 13.8—16.6
16.1
48.9% 18.2
47.4%
头 长
HL 10.6—11.6
11.3
34.4% 12.8
33.3% 前臂宽
LAD 2.2—3.3
2.9
8.8% 2.9
7.6%
头 宽
HW 10.8—11.6
11.3
34.4% 12.6
32.8% 手 长
HAL 7.6—9.6
8.2
24.9% 10.4
27.1%
吻 长
SL 4.1—5.6
4.6
14.0% 5.1
13.3% 后肢长
HLL 47.0—56.0
51.8
157.4% 63.0
164.1%
鼻间距
INS 3.4—4.6
4.2
12.8% 4.3
11.2% 胫 长
TL 14.3—17.0
15.8
48.0% 18.0
46.9%
眼间距
IOS 2.7—3.4
3.1
9.4% 3.4
8.9% 胫 宽
TW 3.1—4.1
3.7
11.3% 4.1
10.7%
眼睑宽
UEW 2.8—3.3
3.0
9.1% 3.1
8.1% 跗足长
TFL 21.5—25.3
23.1
70.2% 28.2
73.4%
眼 径
ED 4.0—4.8
4.5
13.7% 5.1
13.3% 足 长
FL 13.3—16.5
14.9
45.3% 18.6
48.4%
鼓 膜
TD 2.0—2.5
2.2
6.7% 2.6
6.8%
前肢较粗,第一指与第二、第四指几乎等长指端圆,内掌突和指基部之关节下瘤显著。后肢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左、右跟部略重叠或相遇胫长略小于体长之半趾扁平,雄性趾侧缘膜较宽,趾基部具蹼迹,雌性趾侧无缘膜,几乎无蹼内侧2趾基部关节下瘤明显内蹠突扁平,无外蹠突。
皮肤较光滑,背部及四肢背面小疣分散,无痣粒组成的肤棱上眼睑光滑,外缘中部略突出,帘状肤棱清晰颞褶呈钝角状,后端膨大体侧小疣分散或不显雄性肛下方刺疣密集胸疣很小,股后腺大而色浅。
生活时背面为红褐色,两眼间三角形斑与其后宽的“ ”形酱色斑相连,个别标本略有间距,上述斑纹边缘均镶以浅色细纹吻部多有暗褐色纵形宽纹。背部及四肢背面小圆疣红色。咽部及胸部为酱黑色,腹部和四肢腹面酱色,均被浅色细纹分成近圆形斑。四肢背面有黑纹股、胫部外侧为红色,跗、蹠部近棕色。
第二性征:雄蟾第一、第二指上有黑色细密婚刺肛下方有密集刺疣有单咽下内声囊。
头骨:解剖观察2只雄性标本(CIB 571990, CIB 571993号),其头骨骨化甚弱鼻骨宽短,其间距较宽蝶筛骨不入眶,显露面较小。
蝌蚪:第37期的蝌蚪全长平均44.8mm,头体长13.9mm,尾长为头体长的222.3%左右,其他部位量度数据见表152。上、下尾鳍几等宽,上尾鳍平直,尾末端钝尖。口部宽大,呈漏斗状,侧唇向后达眼前角,下唇中部较为凸出体尾无斑,棕褐色,尾鳍色浅。变态期幼体己具成体特征。
国内分布:地理分布陕西(洋县、平利)、甘肃(文县)、四川(南江)、重庆市(巫山)、湖北(神农架、宜昌)。
资料来源:费梁 、胡淑琴、叶昌媛、黄永昭等, 2009. 中国动物志 两栖纲(中卷) 无尾目.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
Megophrys_wushanensi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