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lum:Arthropoda
门:节肢动物门
class:Insecta
纲:昆虫纲
order:Lepidoptera
目:鳞翅目
科名:Notodontidae
中文科名:舟蛾科
属名:Periergos
种名:dispar
中名:异纡舟蛾
描述:体长♂15~18mm、♀15~22 mm翅展♂40~45mm、♀44~48 mm。雄蛾:头和下唇须淡黄带褐色,下唇须上缘和触角鞭节暗褐色,头顶淡橙色。胸部背面橙灰色,颈板基部带红色,胸部下侧面和足淡黄色腹部暗红褐色。前翅橙土黄色具灰褐色雾点,中室以下后缘区橙色较鲜底色和斑纹有个体变异:横线模糊红褐色或不见,可见时在后缘区较清晰亚基线锯齿形内线宽,双道锯齿形有些标本隐约可见有双道锯齿形外线,横脉纹为1黑点或不见从翅顶到Cu2脉基部有1暗灰褐色影状斜带,外缘区脉暗灰褐色,缘毛灰褐色。后翅暗红褐色,缘毛带橙色。
雌蛾:头和身体苍乳黄带灰色,下唇须上缘暗褐色,颈板和翅基片以及颜色浓艳时整个胸部和前足外缘掺有橙黄色,跗节具不清晰的淡褐色环。前翅较雄蛾长,翅顶镰刀形突出,底色和斑纹个体变异较大,底色从淡柠檬黄色到淡赭黄色,后缘区外侧色较浅,基部和前缘直到翅中央掺有淡红褐色点,斑纹浓艳的标本与雄蛾相似,而大多数标本仅在前缘有一模糊褐色雾点纹和由1列褐色斑点组成的亚端线从翅顶到基部有1条由雾点组成的影状斜带隐约可见,其中在翅顶下的一段较可见脉端缘毛褐色,其余与底色同。后翅淡赭黄色到近白色,缘毛黄白色。
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基部短,四方形,具2支细长突起颚形突缺背兜窄,有1宽大具褶的膜抱器瓣窄,分支,两侧有点不对称抱器背窄,抱器腹较大,有短突起阳茎端基环的尾突长,端部分为1长1短2支阳茎相对的短,拱形,端部拱而钝,具突起囊形突很短。
雌性外生殖器:前表皮突中等大后表皮突相对地短后阴片端部收缩,中央稍具缺刻囊导管狭长,基部骨化囊体基部具1叶形骨片(不太明显)囊突由1长1短2个条状突起组成。
幼虫:老熟时体长48~57 mm,长圆柱形,头、尾细,中间稍粗,全身光滑绿色,头红褐色。第1胸节背板有一黑色横带,气门线黄白色。
生活习性:在湖南一年发生3~4代,10月中、下旬第3代老熟幼虫下竹于枯枝落叶间吐丝结薄茧化蛹越冬。也有的以第4代幼虫于11月上中旬吐丝缀叶结茧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化蛹,4月开始羽化第1代成虫。以后每代成虫分别于6月中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出现,每代幼虫期分别为4月下旬到6月初、7~8月中、8~10月和9月中到11月初。成虫具趋光性,晚间交配后1~4小时产卵,卵多产在1、2年生竹的上端嫩叶上,块状或散产,每头雌蛾能产卵100~300多粒。卵的孵化率为89.2~93.5%。幼龄幼虫有吐丝下垂的习性,3龄后受惊即坠地。从3龄到化蛹前平均1条幼虫取食竹叶13~20克,约合竹叶169~260片,危害严重,大发生时常把大片竹林叶片吃光,是我国南方毛竹的主要害虫之一。
防治方法:①化学防治可用烟雾剂,每亩3~4斤。也可用50%辛硫磷或40%伏地松2000倍液喷雾等。②三龄幼虫后可用击竹震落捕杀或结合冬季修整竹林时把枯枝落叶间的越冬蛹处死。③保护天敌或人工释放赤眼蜂能起到一定的抑制害虫发生作用。
观察标本:江苏南京,1♀2♂♂,1964.Ⅵ广东,1♂,1932.Ⅻ.10浙江富阳,2♀♀3♂♂,1976.Ⅶ.7,天目山2♀♀,1972.Ⅵ.13江西宜丰,1♀1♂,1959.Ⅵ.22广西凭祥,1♂,1976.Ⅵ.8福建将乐800m,1♂,1990.Ⅸ.14重庆,1♂,1974.Ⅵ.21湖南益阳,1♀1♂,1955.Ⅵ.湖北巴东三峡林场180m,1♂,1994.Ⅴ.13云南永胜六德2250m,1♀,1984.Ⅶ.6。
国内分布:江苏(南京)、浙江(富阳、余杭、杭州、南山、天目山)、江西(宜丰、庐山、九连山、陆水、大余)、福建(将乐、武夷山、南平)、湖南(益阳、衡山)、广西(凭祥、苗儿山)、四川(重庆)、云南(永胜)
资料来源:武春生、方承莱, 2003. 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第三十一卷 鳞翅目 舟蛾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
Periergos_dispar.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