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lum:Chordata
门:脊索动物门
class:Amphibia
纲:两栖纲
order:Caudata
目:有尾目
科名:Hynobiidae
中文科名:小鲵科
属名:Hynobius
种名:maoershanensis
中名:猫儿山小鲵
描述:形态依据原始文献广西兴安(5雄,3雌及卵袋),成都生物研究所广西兴安(2雄,1雌)标本。
成体:雄鲵全长152.3—160.2mm,雌鲵136.1—155.2mm,其他部位量度数据见表530。头部较大,略扁,头长大于头宽吻端圆,鼻孔近吻端鼻间距略小于眼间距。眼径短于吻长无唇褶颈褶明显口裂大,口角位于眼后角的垂直线较远,其距离约等于眼径的3/4口角后有一条与体轴垂直的细沟,眼后有一条与体轴平行的细沟,两沟垂直相交犁骨齿列呈“u”形舌椭圆形,前后端与口腔底部相连。
四肢发达,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重叠2.5—3个肋沟或略重叠指4个,指长顺序为2、3、4、1指略扁平,指问无蹼无掌突掌部和指、蹠部和趾均无角质鞘。趾5个,趾长顺序为3、4、2、5、1蹠部和趾部扁平,无蹠突。 躯干圆柱状,腹面扁平,皮肤光滑无疣粒头顶有“V”形嵴,头颈侧面和腹面颈褶明显头后至尾基部有纵行脊沟,体侧前后肢之间有肋沟12条,腹面观可见肋沟10条。尾长短于头体长,约为头体长的86.0%(正模),其他标本的尾长为头体长的70%左右尾基部呈圆柱形,向后逐渐侧扁尾鳍褶不明显,尾末端钝圆。
生活时颜色有变异,在水中时背面为黑色或黄绿色,离开水后体背面呈黄绿色或浅紫棕色,无斑纹。腹面灰色,体侧和整个腹面散有许多白色小斑点。液浸标本腹面灰色,斑点消失,在腹面中央第二肋沟至第八肋沟处有宽约3mm的深色纵斑。
第二性征:雄鲵肛孔纵裂,肛部明显隆起,肛裂前缘有一个小乳突雌鲵肛孔圆形。
头骨:测量1只成鲵头骨,其长度14.5mm,宽度12.0mm,骨化程度不高。泪骨和前额骨略呈三角形,均人眼眶,不入鼻孔鼻骨较大左、右前颌骨外侧间距与方轭骨外侧间距近于相等,后者略宽无囟门左、右额骨后部呈楔形,翼骨不与上颌骨相触上、下颌具细齿犁腭骨向后约达眼眶中部水平线部位,犁骨齿列呈“U”形,向后达犁腭骨后端,外枝长2.1mm(1.8—2.3mm,n=3),有齿8—11枚,内枝4.3mm(3.9—4.5mm,n=3),有齿22—33枚。有的个体犁骨齿排列均匀,有的个体犁骨齿在内枝后端聚集。
国内分布:地理分布广西(兴安的猫儿山)。
资料来源:费梁、胡淑琴、叶昌媛、黄永昭等, 2006. 中国动物志 两栖纲(上卷) 总论 蚓螈目 有尾目.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
Hynobius_maoershanensi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