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lum:Arthropoda
门:节肢动物门
class:Malacostraca
纲:软甲纲
order:Amphipoda
目:端足目
科名:Ischyroceridae
中文科名:壮角钩虾科
属名:Ericthonius
种名:pugnax
描述:形态描述 体躯略背腹扁平,头部额角很小,侧叶突出,末端微尖,眼卵圆,处于侧叶内。第2触角窝较深。第1—3腹节后腹角圆。尾节宽为长度的2倍,末端微尖,两侧具圆突,带小齿,每边常具2根长毛。
两触角几乎等长,第1触角柄长于鞭,第1—3柄节长度之比约为5:8:7,鞭12节。第2触角第4、5柄节长度之比约为4:5,鞭13节。
上唇前缘微拱,有细短毛,大颚臼齿发达,边缘具小齿,切齿部具4齿,动颚片4齿,刺排7齿刺,触须长而强壮,第1—3节的比例为4:13:10,第2、3节具有长刚毛,第3节末端圆。下唇具内叶,外叶峰具细短毛,侧角尖。小颚内板顶端尖,末缘具4或5长刚毛,外板前缘具1丛细长毛,顶端具8—10齿刺,触须发达,2节,第1、2节长度之比为l:5,第2节末端具6刺和长刚毛。第2小颚两叶较宽短,内板具1斜排长刚毛,外板顶端具长刚毛。颚足内板顶端较宽,具3舌状刺,外板稍窄,舌状刺较窄,触须4节,第4节末端具1刺。
雄体第1腮足底节板较小,基节后缘微拱,但不呈瘤状突出,长节末端尖突,腕节宽阔,三角形,长为末端宽度的1.4倍,具有长刚毛,掌节圆三角形,掌缘斜,具小刺和刚毛,背缘具刚毛,指节爪状,内缘具1栉齿和末端2刚毛。第2腮足巨大,底节板底缘圆拱,边缘具短脊雕刻,基节较长,末端背部稍突,座节短,长节窄长,末端腹缘具1丛短毛,腕节长而宽阔,呈不规则三角形,末缘末腹角突出,呈二齿状,向前延伸。掌节较短,不规则卵圆,为腕节长度的1/2,背缘拱,腹缘具1凹刻,具细短刚毛,指节强壮,爪状,腹缘具2浅凹,分散有短刚毛,末端具1刚毛丛。
雌体第1腮足与雄体者相似,第2腮足长节具腹末端齿,腕节三角形,腹节延长,掌节卵圆三角形,掌缘斜,掌角具小刺,指节爪状。
第3、4步足简单,底节板底缘圆拱,基节宽阔呈卵圆形,腹末角圆突。座节较短,长节后末角突出,腕掌节较细短,指节爪状。
第5步足底节板具发达的前叶,基节宽阔,后末缘显著突出成叶,与座节之间形成凹陷,座节宽度稍大于长度,长节稍长而宽,指节末端具3小齿。第6、7步足形态相似,但第7步足较长,基节较窄长,后末角圆突,掌节较细长,指节爪状,具1附加小的背齿。
第1尾肢两分肢几乎等长,短于柄,柄具侧缘刺,内侧缘末部呈锯齿状。两分肢具侧缘刺和末端刺,相对缘末部常呈栉齿状。第2尾肢柄较细长,外侧缘具缘刺,内侧末端具1强刺,两分肢几乎等长,外肢具4末端刺,内缘呈栉齿状,内肢内缘具2刺,两侧缘呈栉齿状,末端具2刺,第3尾肢柄部粗壮,常具1或2侧缘刺,单一分肢较短,末端具2或3小刺或齿。
本种为中国海首次记录。
国内分布:东海、南海(中国近岸)。
国外分布:日本南部,东印度群岛,苏禄海,新西兰等。
资料来源:任先秋, 2012. 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四十三卷 甲壳动物亚门 端足目 钩虾亚目(二).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
Ericthonius_pugnax.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