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具芽艾裂虫

2017年02月11日 11:57
phylum:Annelida
门:环节动物门
class:Polychaeta
纲:多毛纲
order:Nereidida
目:沙蚕目
科名:Syllidae
中文科名:裂虫科
属名:Exogone
种名:gemmifera
中名:具芽艾裂虫
描述:标本采集地 河北北戴河,山东青岛阴岛、大黑澜、鲁迅公园、崂山、仰口(潮间带岩石海岸,海藻根部或浮泥砂中)、胶州湾(水深9—20 m,底质泥沙),黄海北部(潮下带)。用浮游生物网常能拖到雄性个体。
形态特征 体长3—5 mm,宽(含疣足)0.4—0.6 mm,具24—36个刚节。
活标本浅棕色,半透明。固定标本无色。
口前叶椭圆形,宽约为长的2倍。3个棒状触手、中央触手稍长。2对红眼,前对月芽状,后对圆形。2触角全长愈合。围口节触须很小,似1对乳突(图156 A)。
咽止于第3刚节,前端具1圈小乳突和1个中背齿。前胃位于第4—7刚节,其上有很多排肌肉细胞。
疣足单叶型。背须乳头状(第2刚节无背须),腹须指状,刚毛叶钝圆,具1束刚毛(图156 C)。

A.体前部背面观B.体后部背面观C.疣足D.复型三齿镰状刚毛E.复型双齿镰状刚毛F.复型刺状刚毛G简单型刚毛 H.疣足足刺。
尖钩状的简单型刚毛始于第4刚节(图156 G),复型刺状刚毛始于第1刚节(图156 F),复型三齿镰状刚毛和复型双齿镰状刚毛在体前中部多于体后部(图156 D— E)。足刺1根,末端稍弯曲(图156 H)。尾部肛须1对,长指状(图156 B)。

A.雌个体及疣足上的幼虫(背面观)B.具长毛状游泳刚毛的雄个体。
生殖和发育 1964年3月10日,在青岛大黑澜潮间带中区和下区海藻根部,采到3个抱幼体的雌个体(图157 A)(其中1个栖于多毛类蜇龙介的虫管内)和1个具长毛状游泳刚毛的雄个体(图157 B)。同年4月14日和5月10日,又分别在阴岛和鲁迅公园潮间带下区采到1个抱卵的雌个体(图158 A)。
雄个体:体长约5 mm,具32个刚节。具2对大的眼。从第7刚节直到体后部,疣足刚叶除具正常刚毛外,背须的下面还具细长的游泳毛状刚毛,其长超过体宽。体内充满精子(图157 B)。
雌个体:体长5—6 mm,具32—40个刚节。2对眼增大,第9—27个刚节疣足两侧各附有1个胚胎(图158 A)。

A.雌个体及其疣足上的胚胎背面观H.雌个体疣足上取下的原肠期胚胎背面观C.原肠后期背面观D.早期4刚节疣足幼虫背面观E.后期4刚节疣足幼体背面观F.5刚节刚节幼体背面观 G.5刚节刚节幼体腹面观H.6刚节刚节幼体背面观。
取下疣足上的胚胎观察,已达原肠期或原肠后期。
原肠期 长近0.1 mm,宽0.06—0.07 mm,具1对红色眼(图158 B)。
原肠后期 具3个触手,隐约可见咽囊,体内充满油球,体表无任何纤毛轮,但能微弱收缩,出现乳突状肛须(图158 C)。
早期4刚节疣足幼虫4日后,体长为0.13—0.15 mm,宽近0.07 mm。具2对红色眼,3个触手增大,咽囊加长为管状的咽管、内部的中背齿出现,体两侧具疣足突,刚毛在刚毛囊内,肛须增大。虫体能较强地收缩(图158 D)。
后期4刚节疣足幼虫 5日后,体长0.15—0.17 mm,宽为0.07—0.08 mm。触手上具细的感觉毛,围口节1对触须出现,咽管下的前胃开始形成,疣足刚毛已部分突出体外,肛须增大,但消化道还未与体外相通。此时幼虫仍靠体内卵黄营养(图158 E)。
5刚节刚节幼体 6日后,体长0.21 mm,宽仍为0.07—0.08 mm。触手、触须增大,疣足的背须腹须均形成,前胃和肛门也形成,消化道与体外相通。幼体能摄取浮游藻类和碎屑,发育到此阶段,大多与母体脱离,仅有少数仍附在母体上,一但触动便会纷纷落下,借助疣足爬动,营独立生活(图158 F—G)。
6刚节刚节幼体 7日后,2对眼为倒梯形排列,前对月芽状大于圆形的后对。咽管位于第1—2刚节,前胃位于第3刚节,肠位于第4—6刚节,肛须变长。幼体借助疣足在器皿壁上爬行,吻(咽管)不时外翻以寻找食物(图158 H)。

国内分布:分布于渤海、黄海、南海
国外分布:日本(本州北部和南部),澳大利亚,地中海,白令海,所罗门群岛,法国,加拿大和美国太平洋沿岸,墨西哥,南非。
资料来源:孙瑞平、杨德渐, 2004. 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三卷 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二) 沙蚕目.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Exogone_gemmifera.pdf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缘拟鼻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