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Perinereis suluana

2017年02月11日 11:24
phylum:Annelida
门:环节动物门
class:Polychaeta
纲:多毛纲
order:Nereidida
目:沙蚕目
科名:Nereididae
中文科名:沙蚕科
属名:Perinereis
种名:suluana
描述:标本采集地 海南(新村南湾角对岸、潮间带中区石块下粗砂中),中沙群岛(浮游生物网中)。
形态特征 大标本体长58 mm,体宽(含疣足)3 mm,具78个刚节。
活标本口前叶眼的上方具3条纵的褐色带,口前叶后部具1条横色带。围口节触须背上方具色斑。自第2刚节起,每个体节背面具2条色斑,至体后色斑渐淡。从体中部始,疣足上背舌叶具咖啡色斑点,至体后部斑点集中成大块色斑、色泽亦加深。
口前叶近五边形。2对眼呈矩形排列于口前叶中后部。触手较细,触角粗大。围口节触须4对,最长者后伸可达第3—4刚节(图113 A)。
吻各区均具颚齿,颚齿在各区上的数目、形态和排列如下:I区2个圆锥状颚齿,Ⅱ区11—12个圆锥状颚齿,Ⅲ区圆锥状颚齿一堆约3—4排,Ⅳ区16—17个圆锥状颚齿,V.区无颚齿,Ⅵ区1个扁棒状(扁三角形),Ⅶ、Ⅷ区无颚齿。

A.体前端背面观B.第10对疣足C.体后部疣足D复型异齿刺状刚毛(体后部足刺上方) E.复型异齿镰刀形刚毛(体后部腹足刺下方)。(仿Chlebovitsch)
除前2对疣足单叶型外,余皆为双叶型。体前部疣足(第10对疣足),指状背须稍短于上背舌叶,上背舌叶显著大且为末端稍尖的三角形,下背舌叶和腹舌叶同形且末端钝圆,末端圆的腹刚叶最短,腹须短指状位于腹舌叶的基部(图113 B)。体中部疣足,形状与体前部疣足相同。体后部疣足,上背舌叶很大、末端较尖细,背须短于上背舌叶,下背舌叶末端钝、短于上背舌叶,腹刚叶比前增大且较宽,下腹舌叶稍长于腹刚叶,腹须稍细(图113 C)。
体后部腹足刺上方具复型异齿刺状刚毛(图113 D),下方具复型异齿镰刀形刚毛(图113 E)。
异沙蚕体 1975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初三)20:00—20:30、21:00—22:00、23:00—24:00时在中沙群岛用浮游生物网拖到19条雄异沙蚕体,次日21:00—22:00时又拖到6条雄异沙蚕体。
最大标本体长15 mm,体前区宽(含疣足)2 mm,体后区(变形区)宽(含疣足)3.5 mm,具73个刚节。口前叶、第1刚节两侧和触须背侧具褐色斑,从第2刚节开始背面具褐色带,前3—4对疣足内侧具褐色斑(图114 A)。
具白色晶体的2对黑色大眼几乎占口前叶的一半多。触手比触角长(图114 B)。
躯干部可分为2区(图114 A):前区具14刚节,疣足仅前7对背须和前5对腹须变粗大,尤以背须粗为长柱状且末端具一尖细的突起(图114 C)体后区从第15刚节始,具变形刚节59个,变形疣足的背腹须基部膨大,后腹刚叶膨大为扇形(图114 D),肛节具乳突和两根肛须,腹刚毛均为桨状(图114 E)。

A.雄性异沙蚕体B.体前端背面观C.第7对疣足D.变形疣足E.桨状刚毛。
迄今尚未见雌性异沙蚕体的报道。
本种名曾被译为苏禄围沙蚕。

国内分布:为印度西太平洋热带种。分布于南海
国外分布:菲律宾和印度洋。
资料来源:孙瑞平、杨德渐, 2004. 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三卷 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二) 沙蚕目.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Perinereis_suluana.pdf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道氏双齿绵蟹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