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豹纹鲨

2017年02月11日 06:55
phylum:Chordata
门:脊索动物门
class:Pisces
纲:鱼纲
order:Orectolobiformes
目:须鲨目
科名:Orectolobidae
中文科名:须鲨科
属名:Stegostoma
种名:fasciatus
中名:豹纹鲨
描述:测量标本6尾全长316-1 966mm采自广东广州、汕尾,福建厦门。
体很延长,躯干近圆柱形,尾部侧扁。头近圆锥形,稍宽扁。尾部特别长,比头和躯干长2倍余。背面自头后部至第二背鳍后部具纵行皮嵴3行。腹面在腹鳍和臀鳍间也具皮嵴3行。吻宽圆,上部圆凸。眼很小,椭圆形,无瞬膜和瞬褶,距第一鳃孔比距吻端为近。鼻孔近吻端,具鼻口沟前鼻瓣前部具一尖长鼻须,后部为一狭扁皮褶,同鼻间隔后部一起,伸达齿板前面,成一口前皮褶后鼻瓣简单,前部成为入水孔外侧,后部与上唇褶相接。口宽而横平,距眼的垂直线比距吻端稍近口隅处上下唇褶发达,短而粗厚。齿小,三齿头型,排成横带状齿带,多行在使用。喷水孔比眼稍小或几等大,竖椭圆形,靠近眼的后端。鳃孔5个,狭小,最后2个很接近或重叠,使外面只露出4个鳃孔,最后4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
背鳍2个,低狭,呈长方形,上下缘并行,后缘圆形第一背鳍较大,部分前于腹


鳍,部分与腹鳍相对第二背鳍后缘微凹,下角圆突,部分前于臀鳍,部分与臀鳍前部相对。尾鳍很长,约等于体长之半,尾椎轴不上翘上叶不发达,仅见于尾端近处下叶前部不突出,中部低平后延,中部与后部间有一缺刻,后部三角形微突,与上叶相隔处,也有一缺刻。臀鳍比第二背鳍稍大或几等大,恰在尾鳍下叶前方,缘和角均圆形。腹鳍和臀鳍形状相似但较大。胸鳍宽大,外角和里角都圆形,后缘平直或微凸。
幼体深褐色或黑褐色,具许多黄色细狭横纹和斑点成体黄褐色,具很多列深褐色斑点,吻上无斑,吻侧和眼下的斑点细小腹面浅褐色各鳍都有斑点。

国内分布:分布于东海南部和台湾海域、南海沿海
国外分布:红海,印度洋,西南太平洋。
资料来源:朱元鼎、孟庆闻 等, 2001. 中国动物志 圆口纲 软骨鱼纲.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Stegostoma_fasciatus.pdf
  • 物种名

    豹纹鲨

  • 拉丁名

    Stegostoma fasciatum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鱼纲 Pisces

  • 须鲨目 Orectolobiforme

  • 须鲨科 Orectolob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9112

  • 描述

    豹纹鲨,又称大尾虎鲛。是豹纹鲨科又称虎鲛科(软骨鱼纲板鳃亚纲须鲛目的其中一科)仅有的1属1种。多分布于太平洋西部热带海域,大堡礁、印度洋西北部海域及我国东海、南海。生性羞怯,行动缓慢,肉食性,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及小鱼为食,卵生。多分布于太平洋西部热带海域,大堡礁、印度洋西北部海域及我国东海、南海。生性羞怯,行动缓慢,肉食性,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及小鱼为食,卵生。豹纹鲨拥有与众不同的身形:体长可达2.4-3.5米,体侧有显著的棱状突起,大大延长的尾鳍几乎占到体长的一半。豹纹鲨幼年期和成年期的色彩及图案差异很大。年幼时称它们为斑马纹鲨,粗大的黑白条纹覆盖全身;长大后变成浅褐色斑点遍布全身,具豹子一样的花纹,因而得名豹纹鲨。体干圆柱状,尾部侧扁;体侧具明显之隆嵴。头圆锥形,稍纵扁;头侧不具皮褶。吻端宽圆。眼很小,侧位,无瞬膜。鼻孔近口部,鼻孔缘具短而尖凸之须;具口鼻沟。喷水孔中小,同大于眼径或略小。鳃裂小,第四及第五鳃裂几重叠,内鳃不具滤器。口裂中大,腹位,横向。齿小,叁尖头型,即具中央齿尖,侧边各具1小齿尖。尾柄无侧隆嵴或凹洼。第一背鳍大于第二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前方;第二背鳍位于第一背鳍后方不远;胸鳍宽大而圆;尾鳍很长,几占全长之一半,上叶不发达,仅见于尾端;尾鳍下叶前部不突出,中部低平,中部与后部间具缺刻,后部为小叁角形,微突出,与尾鳍上叶间有一缺刻。幼体深褐色,具许多黄色细狭横纹和斑纹;成鱼黄褐色,具许多深色斑点,各鳍亦散布许多深色斑点,腹面淡色。细长之体躯,使其可轻易穿梭于礁石岩洞、细缝间以寻找猎物。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脂掌舟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