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lum:Annelida
门:环节动物门
class:Polychaeta
纲:多毛纲
order:Nereidida
目:沙蚕目
科名:Nereididae
中文科名:沙蚕科
属名:Platynereis
种名:pulchella
中名:美丽阔沙蚕
描述:标本采集地 海南三亚。潮间带至浅海,底质泥砂。同栖的多毛类有:紫斑海毛虫 Chloeia violacea Horst、细尖索沙蚕Lumbrineris mucronata (Ehlers)和烟树蛰虫Pista typha (Grube)等。
形态特征 大标本体长20 mm,体宽(含疣足)2 mm,具70个刚节。酒精标本体色褪去。
口前叶近似五边形,宽稍大于长。细长的触手长于触角。2对眼,半圆形或卵圆形。围口节触须4对,最长者后伸可达第5刚节。吻端大颚具4—5个侧齿(图126 A)。
吻具梳棒状颚齿。梳棒状颚齿在各区的数目和排列如下:I、Ⅱ、V区无,Ⅲ区排成3间断的横排,Ⅳ区排成4—5横排,Ⅵ区1个,Ⅶ、Ⅷ区5个、排成1间断的横排(图126 A—B)。
除前2对疣足单叶型外,皆为双叶型。体前部双叶型疣足,须状的背须长、为2个等长的背舌叶的1倍,圆锥形的腹前刚叶稍短于腹后刚叶,腹舌叶和腹须约等长(图126 C)。
疣足的背刚毛为端片细长的复型等齿刺状和端片弯曲的等齿镰刀形(图126 D),体中后部还具有肋的棒状简单型背刚毛(图126 F)。疣足的腹刚毛,少部分为复型等齿刺状,大部分为复型异齿镰刀形(图126 E)。足刺黑色。
异沙蚕体 标本采自南海北部湾。
雄异沙蚕体体长8—20 mm,体宽(含疣足)1—2 mm,体前区具14个刚节,体中区(变形区)具64—78个刚节。雌异沙蚕体体长20 mm,体前区具19个刚节,体中区
A.异沙蚕体头部背面观(吻翻出)B.吻腹面观C.正常个体疣足前面观D.端片光滑的复型等齿镰刀形刚毛E.复型异齿镰刀形刚毛F.具肋简单型刚毛G.变形疣足前面观H.桨状刚毛。(A—E仿 MonroF—H仿 Gallardo)(变形区)具64—78个刚节。
雄异沙蚕体,口前叶长稍大于宽,2对黑色大眼具白色晶体,触手长于触角,触须较粗短、约等长(图126 A)。
雄异沙蚕体变形疣足的背须长须状、末端凹凸不平似乳突,背须叶片状,前腹刚叶小,后腹刚叶很大为叶片状,腹须须状位于基部膨大的凹中(图126 G)。
桨状刚毛,顶端尖、一侧具不明显的细锯齿(图126 H)。
国内分布:为热带种。分布于南海
国外分布:夏威夷,越南,新喀里多尼亚,澳大利亚,印度洋,红海。
资料来源:孙瑞平、杨德渐, 2004. 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三卷 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二) 沙蚕目.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
Platynereis_pulchella.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