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lum:Chordata
门:脊索动物门
class:Pisces
纲:鱼纲
order:Perciformes
目:鲈形目
科名:Gobiidae
中文科名:鰕虎鱼科
属名:Glossogobius
种名:biocellatus
中名:双斑舌鰕虎鱼
描述:测量标本38尾体长51~78mm。采自广东:黄岗河水系的饶平黄岗韩江水系的澄海东里,汕头龙津河水系的海丰汕尾遂溪河水系的湛江霞山。海南:南渡江水系的海口市龙首河的万宁和乐太阳河的万宁后安昌化江水系的昌江昌感。台湾:东港,高屏溪河口。背鳍VI, I-8~9臀鳍I-8胸鳍17~19腹鳍I-5尾鳍3+17+3。纵列鳞28~31横列鳞7~8背鳍前鳞14~16(14最多)。鳃耙1~2+6~7。
体长为体高的5.2~6.5倍,为头长的3.0~3.5倍。头长为吻长的3.0~4.2倍,为眼径的4.8~6.7倍,为眼间隔的8.0~10.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2.0~2.6倍。
体延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背缘浅弧形,腹缘稍平直尾柄颇长,小于体高。头颇大,略平扁,背部稍隆起。头背具6个感觉管孔(B,CD,E,F,G)。眼的下方有一条向下斜向上领后部的感觉乳突线(图455)。颊部自上颌骨至前鳃盖骨后缘有3纵行感觉乳突线,第一纵行在中部向下后方再分出一平行分支并伸向前鳃盖骨后缘,第二、第三纵行感觉乳突线均由单列小乳突组成。吻前端低窄,颇长,吻长为眼径的1.3~1.7倍。眼小,背侧位,眼上缘突出于头部背缘。瞳孔上部正中有1个由虹彩伸出的舌状暗色小斑。眼间隔狭窄,稍内凹。鼻孔每侧2个,分离,相互接近:前鼻孔边缘隆起,后缘稍高,有鼻瓣后鼻孔小,圆形,边缘隆起,紧位于眼前方的正中。口中大,前位,斜裂,下颌长于上颌,稍突出。上颌骨后端伸达眼中部下方。上、下颌齿细小,尖锐,内行齿颇大,外行齿扩大而弯向内方。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齿。唇略厚,发达。舌游离,前端分叉。鳃孔窄长,侧位,向头部腹面延伸,止于眼中部下方。鳃盖及前鳃盖骨后缘光滑,无小棘。鳃盖上方具3个感觉管孔(H, K, L),前鳃盖骨后缘具3个感觉管孔(M, N,O)(图455)。峡部狭窄,鳃盖膜横过峡部,愈合为皮褶,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5根。具假鳃。鳃耙宽短,呈小突起。
体被中大栉鳞,头部在眼后项部及鳃盖上部被鳞,其余均裸露无鳞。无侧线。
背鳍2个,相距颇近,分离第一背鳍高,基部短,起点位于胸鳍基部后上方,鳍棘柔软,中部鳍棘最长,约为头长2/3,平放时,伸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略等于
第一背鳍的高,基部较长,前部鳍条稍短,中部鳍条较长,最长的鳍条稍大于头长的1/2,平放时,不伸达尾鳍基。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同形,其起点位于第二背鳍第一鳍条的下方,后部鳍条较长,平放时,不伸达尾鳍基。胸鳍基部宽大,长圆形,下侧位,鳍长约等于吻后头长,后缘不伸达肛门上方。腹鳍略等于胸鳍长,圆形,左、右腹鳍愈合成一吸盘。尾鳍近圆形,短于头长。肛门与第二背鳍起点相对。雄鱼生殖乳突细长而尖,雌鱼生殖乳突短钝,后缘凹入。
液浸标本的头、体呈灰褐色,背部色较深,头部及腹面有明显的浅色及黑色斑点。体侧中央具1纵列4~5个大暗斑,或者在背侧形成鞍状斑,有时沿体侧鳞片形成暗色纵线。腹部色浅。第一背鳍灰褐色,第一与第二鳍棘之间及第五与第六鳍棘之间的鳍膜上各有一个黑色眼状斑,并有浅色纵带第二背鳍与臀鳍灰黑色,各有浅色斑点数纵行。胸鳍浅灰色。腹鳍黑灰色,有3条黑斜带。尾鳍隐具浅色横纹数条,基部无分叉的暗斑。
国内分布:分布于中国东部、南部沿海及各河口区、台湾
国外分布:印度洋北部沿岸至太平洋中部各岛屿,北至日本,南至印度尼西亚。
资料来源:伍汉霖、钟俊生等, 2008.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鲈形目(五) 虾虎鱼亚目.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
Glossogobius_biocellatu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