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晕环东方鲀

2017年02月11日 12:51
phylum:Chordata
门:脊索动物门
class:Pisces
纲:鱼纲
order:Tetraodontiformes
目:鲀形目
科名:Tetraodontidae
中文科名:鲀科
属名:Takifugu
种名:coronoidus
中名:晕环东方鲀
描述:测量标本24尾,体长32~214 mm,采自上海市宝山区长兴岛北水道、宝山区横沙岛北水道、崇明集裕安捕鱼站,江苏省沙洲县福姜沙、南通市南通沙、海门县江心沙。
背鳍14~15臀鳍13胸鳍16~17。椎骨22。
体长为体高2.9~3.9倍,为头长2.6~3.3倍。头长为吻长2.5~3.1倍,为眼径4.2~6.4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8~2.3倍。
体亚圆筒锤形,头胸部粗圆,微侧扁,躯干后部渐细,尾柄圆锥状,后部渐侧扁。体侧下缘各侧均有一纵行皮褶。头中等大,钝圆,头长较鳃孔至背鳍起点距短。吻短,钝圆,约等于眼后头长的一半。眼中大,侧上位。眼间隔宽,微隆起。鼻瓣呈卵圆形突起,位于眼前缘上方鼻孔每侧2个,紧位于鼻瓣内外侧。口小,前位。上下颌各具2块喙状牙板,牙齿与上下颌愈合,形成4个大牙板,中央缝显著。唇发达,下唇两端向上弯曲。鳃孔中大,鳃膜淡色。
背面自鼻孔后缘至背鳍起点稍前方和腹面自眼前缘下方至肛门稍前方均被弱小刺。体侧无小刺。侧线发达,背侧支侧上位,向后伸达尾柄末端上方背侧支向前围绕眼眶成眼眶支前方达吻上方,左右吻支连成吻背支在眼后方有一分支垂直达头侧下部,形成头侧支在鳃孔上方背侧支的,左右横支连成项背支下颌支自口角外侧至鳃孔前缘下方腹侧支自胸鳍中部下方至尾柄末端下方。
背鳍一个,位于体后部、肛门稍后上方,近似镰形,前部鳍条稍长。臀鳍与背鳍几同形,其基底稍后于背鳍基底。无腹鳍。胸鳍侧中位,短宽,似倒梯形,上部鳍条较长,后缘呈截形。尾鳍稍大,后缘呈微圆形。
腹腔大,呈白色。胃肠区别不明显,消化道长约等于体长。鳔大。气囊亦大。
本种头骨类型属于暗纹东方鲀型。头骨骨质硬而细密,呈象牙白。中筛骨短宽,前部边缘呈深凹形。额骨隆起面中等宽,前部具一对窄而几平行的纵走沟状凹刻纹,后部具横行浅细密刻纹。左右额骨隆起线呈浅细腰形,细腰中部中等宽,前端微向外弧形弯曲,达到前额骨后缘中部,后端亦微向外弧形弯曲,达到额骨外缘的内侧。额骨长显著大于宽。前额骨大,呈三角形,前缘凹人,向内侧倾斜,外侧角锐尖,外缘长而平直,或微圆突,后缘向内倾斜收敛。前额骨显著长于额骨外缘。蝶耳骨突起稍长而宽,向外平直伸出。眶上缘较短,额骨与蝶耳骨边缘构成直角状,由长的前额骨、短的额骨和中等长的蝶耳骨外缘构成。
生活时体背面黄褐色,腹面乳白色。胸斑和背鳍基底圆斑深褐色,两斑均有淡褐色晕环状浅色边缘。体侧下方自吻至尾柄有一条黄色纵带。背鳍和胸鳍为黄色。臀鳍乳白色。尾鳍前部呈淡黄色,后缘深黄色。液浸福尔马林标本体背面呈紫褐色,腹面浅肉色。胸鳍和背鳍基底圆斑深褐色,边缘浅褐色。各鳍浅黄褐色。体长为35 mm幼鱼,体背面有一条明显的暗褐色横带,与两侧胸斑相连体长达50 mm标本,此带变宽,约等于眼径体长超过50 mm标本,横带消失,仅留下胸斑。大小标本均在肛门周围有一明显白色小圆圈。
晕环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两者在外部形态、头骨结构和栖息分布等特征,许多地方极为相似,因此,晕环东方鲀一直未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种。但是,两者亦有许多不相同的特征,晕环东方鲀仅分布于长江下游和河口咸淡水或淡水水域,分布范围窄小,群体小,个体数量少而难于见到暗纹东方鲀则分布于东海至黄海,繁殖期溯河而游至长江或九龙江等大江中游水域和与此相联通的河叉湖泊水域,进行产卵繁殖,其幼鱼在当年秋期降河人海,待到发育成熟,再溯河至大江中下游水域。其栖息分布范围宽阔,群体大,个体数量多而常见。
资料来源:苏锦祥、李春生, 2002.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Takifugu_coronoidus.pdf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钩嘴林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