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长臂红鲂鮄

2017年02月11日 12:38
phylum:Chordata
门:脊索动物门
class:Pisces
纲:鱼纲
order:Scorpaeniformes
目:鲉形目
科名:Peristediidae
中文科名:黄鲂鮄科
属名:Satyrichthys
种名:fowleri
中名:长臂红鲂鮄
描述:背鳍Ⅶ,Ⅰ-19臀鳍23胸鳍15+ii腹鳍Ⅰ-5尾鳍18。鳃耙6+19。
体长为体高4.3倍为体宽3.4倍为头长2.6倍为腹鳍起点至臀鳍4.4倍。头长
为吻长1.9倍为眼径4.6倍为眼间隔6.1倍为眼后头长3.6倍为头宽2.2倍为
背鳍第一鳍棘6倍、第二至第三鳍棘5.1倍、最后鳍棘7.8倍、倒数第二鳍棘18倍、最
长鳍条6倍为臀鳍最长鳍条4.5倍为胸鳍长2.1倍、为第一和第二游离鳍条2.4倍、
基底宽3.9倍为腹鳍长2.3倍为尾鳍长2.8倍为尾柄长4.9倍为尾柄高13倍。
体中长,前半部粗大,宽大于高,向后渐细小八棱形,背缘斜弧形,腹缘儿平直
躯干前半部较高,腹鳍基部处体最高躯干短,尾长约为躯干长3.6倍尾柄低长,尾
柄长约为尾柄高2.2倍。头宽大,四棱形,头宽略小于头高2倍,吻背缘凹斜,眼后背
缘平直,腹缘平直。吻长大、平扁,吻端中央平直,吻突较宽短、三角形,吻突长短于
眼径,左右吻突稍外斜前端间隔约等于眼径,约为基部间隔1.8倍。鼻孔个,很小,
距吻端明显近于距吻端。眼中大,圆形略扁,眼球几达头背缘,至吻端的距离约为眼后
头长3倍。眼间隔略小于眼径。口较大,腹位,马蹄形。上颌较下颌突出,上颌骨不露
出,伸达眼前缘下方。上唇薄,下唇及口角唇较厚。上下颌、犁骨及腭骨均无牙。舌宽
圆,不游离。鳃孔宽大第四鳃弓后具1裂孔。鳃盖膜分离,与峡部相连。鳃耙细小。
有假鳃。
无鼻棘。头部背面和侧面被骨板。眼前吻侧具1眶前骨,眼下方具第一和第二眶下
骨,眼后下方具第三眶下骨,眼后方具第四眶下骨,第五眶下骨消失。眶前骨前半部形
成扁平三角形吻突。第一眶下骨犁形,下部向后延长第二眶下骨长方形第三和第四
眶下骨扩大。第一、第二眶下骨以及前鳃盖骨下侧连成1翼状棱,边缘具微细锯齿。第
一、第二和第三眶下骨与前鳃盖骨接触。中筛棘1个,微小。无眼前棘。眶上棱圆凸,
后部具细锯齿,眼后棘1个。无鼓棘。顶棱具1顶棘,较大。眼后的蝶耳骨、翼耳骨及
后颞颥骨连成1低平棱突,后端具1钝棘。前鳃盖骨具1短小的上前鳃盖骨,下角后端具
1长棘,伸达背鳍第三鳍棘下方。鳃盖骨具2棘,上棘短小,下棘尖突。下鳃盖骨和间鳃
盖骨无棘。胸鳍基部上方无肱棘。眼间隔深凹。下颌须约等于头长,伸达臀鳍前端,两侧
具10对小须,每小须常具2分枝唇须2对,短小颏须2对,每须基部分出1小须。
体侧具骨板4纵行,每1骨板常具1尖棘,腹侧骨板棘较低弱。上侧骨板35,在胸
鳍上方明显弯曲。背侧、上侧和腹侧骨板的最后骨板连合,尾鳍基部每侧各具3细长尖
棘。肛门前方具骨板2对。
背鳍连续,有1深缺刻,起点位于胸鳍基底上端上方,鳍棘部短小,鳍条部低长,
鳍条部长约为鳍棘部3倍,鳍条后端不伸达尾鳍基底第一鳍棘略短于最长鳍棘第二
和第三鳍棘最长,约等于眼径最后鳍棘颇长,短于第一鳍棘倒数第二鳍棘最短小
最长鳍条略短于最长鳍棘。臀鳍起点位于背鳍鳍条部前端下方,基底长约等于背鳍鳍条
部基底,最长鳍条与背鳍最长鳍条约等长。胸鳍较长大,伸越臀鳍起点,上部具2不分枝、12分枝、1不分枝鳍条下部具2游离鳍条,第一和第二游离鳍条约等长,伸越腹
鳍后端,不伸达臀鳍。腹鳍胸位,短于胸鳍,鳍棘长约为第一鳍条长1/2。尾鳍后缘凹
入,鳍长约等于腹鳍。
体浅褐色,头和体上侧散具褐色小斑背鳍鳍棘上半部黑色,鳍条部近上缘具暗黑
色狭纹胸鳍近后缘浅褐色。臀鳍、腹鳍和尾鳍无色。
国内分布:中国见于南海和台湾
国外分布:分布于中太平洋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资料来源:金鑫波, 2006.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鲉形目.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Satyrichthys_fowleri.pdf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污篦舟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