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栗耳鹀

2017年02月10日 07:57
phylum:Chordata
门:脊索动物门
class:Aves
纲:鸟纲
order:Passeriformes
目:雀形目
科名:Emberizidae
中文科名:鹀科
属名:Emberiza
种名:fucata
中名:栗耳鹀
亚种名:kuatunensis
描述:雄性成鸟:头暗灰色翕栗色翼覆羽和背后部鲜栗色下体与指名亚种相似,两胁栗色沾黄,具暗绿色和暗褐色条纹。个别标本的外侧肩羽微有点斑。
雌性成鸟:与雄相似,但羽色甚暗头部灰色少,头顶褐色,具黑色纵纹。
量度:(据La Touche,1925—1930)
性别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2) — 11.5,13 69.5,71.5 61,62 20,20.5
♀♀(2) — 11.5,12.5 68,71.5 58,61.5 20,20.5

国内分布:长江下游,福建西北部,云南东南部(繁殖鸟、留鸟)福建与广东平原一带(冬候鸟)。
资料来源:傅桐生、宋榆钧、高玮等, 1998.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十四卷 雀形目(文鸟科、雀科).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Emberiza_fucata_kuatunensis.pdf
  • 物种名

    栗耳鹀

  • 拉丁名

    Emberiza fucat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鸟纲 Aves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燕雀科

  • 资源编码

    21131113181

  • 描述

    体型略大(16厘米)的鹀。繁殖期雄鸟的栗色耳羽与灰色的顶冠及颈侧成对比;颈部图纹独特,为黑色下颊纹下延至胸部与黑色纵纹形成的项纹相接,并与喉及其余部位的白色以及棕色胸带上的白色成对比。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相似,但色彩较淡而少特征,似第一冬的圃鹀但区别在耳羽及腰多棕色,尾侧多白。亚种arcuata雄鸟较指名亚种色深而多彩,且项纹黑色重,上背黑色纵纹较少,棕色胸带较宽。相似亚种kuatunensis色深且上体较红,具狭窄的胸带。 虹膜—深褐;嘴—上嘴黑色具灰色边缘,下嘴蓝灰且基部粉红;脚—粉红。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长额管居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