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驼背躄鱼

2017年02月10日 05:46
phylum:Chordata
门:脊索动物门
class:Pisces
纲:鱼纲
order:Lophiiformes
目:鮟鱇目
科名:Antennariidae
中文科名:躄鱼科
属名:Antennarius
种名:dorehensis
中名:驼背躄鱼
描述:测量标本4尾,体长23.1~44.9 mm,采自西沙永兴岛及台湾南部。
背鳍Ⅲ,12~13臀鳍7胸鳍9~10腹鳍I~5尾鳍9。
体长为体高1.7~1.8倍,为头长1.6~2.0倍。头长为吻长6.3~9.5倍,为眼径9.1~13.4倍。
体粗短,卵圆形,侧扁,腹部突出。尾柄短,尾柄长小于尾柄高,尾柄高为尾柄长2.1~3.0倍。头较大,头高和头长几相等,前端圆钝。吻较短,吻长大于眼径。眼小,侧上位,眼间隔宽突,眼间隔宽为眼径1.7~2.5倍。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短管形,位于吻端,后鼻孔圆形,无鼻瓣,位于眼前方的吻部背缘。口大,上位,口裂几呈垂直状,下颌突出。上下颌、犁骨、腭骨均具齿,颌齿尖锐、细长,多行使用犁骨齿丛较大,2块,呈带状横列愕骨齿丛较小,每侧1块,纵带状。唇发达,下唇边缘具一些皮须状突起,下颌联合部的下唇中间的皮须呈扁三角形,较大。鳃孔小,呈圆孔状,位于胸鳍基底的下方。第一鳃弓背部(上鳃骨部分)无鳃丝,腹部(角鳃骨、下鳃骨部分)仅前半部具鳃丝,鳃丝发达。鳃耙退化。
皮肤无鳞,但密被细小的皮棘,皮棘均呈双叉形。第二背鳍棘后方的皮肤粗糙,具皮棘,无光滑的凹陷区。侧线不明显,由一些侧线孔连接而成。除口唇周围有一些皮须状突起外,头体均无皮须突起。
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3鳍棘,第一鳍棘形成吻触手,细竿状,位于眼前上方的吻背中央,吻触手长约为体长的5.0%~9.5%,短于或约等于第二鳍棘长拟饵体呈长卵圆形的皮瓣,无丝状突起,末端尖出,与吻触手呈直角排列第二鳍棘紧接在第一鳍棘后方,鳍棘粗强,基部为皮肤所包,其长约为体长的6.8%~11.3%,鳍棘前面、侧向及后面基部均被有皮棘,较粗糙,第二、第二鳍棘间无凹窝第三鳍棘较长,为体长的18.7%~29.3%,约为第二鳍棘长的2倍,全为皮肤包埋,呈三角形隆突。第二背鳍较长大,起点在胸鳍基部上方,前部鳍条不分支,最后4~6鳍条分支。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起点在第二背鳍第七至第八鳍条下方,均为分支鳍条。胸鳍位于体侧下方,假臂状构造发达,埋于皮下,鳍较宽阔。腹鳍喉位,较小,最后1鳍条分支,其余均为不分支鳍条,在头的腹面作水平状向两侧伸展。尾鳍圆形。
液浸标本灰褐色,头部及体侧具稀疏的白色小圆点,第二背鳍第九至第十鳍条下方具一大于眼径的黑色圆斑,边缘色较浅,有些个体该圆斑不明显。第二背鳍灰黑色,边缘白色。臀鳍黑色,具小白点,边缘白色。胸鳍、腹鳍鳍条白色。尾鳍黑色,具小白点,边缘也呈白色,尾鳍基部和尾柄相接处具一灰白色细长横纹。腹膜黑色。

国内分布:西沙群岛海域及台湾沿海
国外分布:自印度洋非洲东海岸至太平洋中部的塔希提(Tahiti)均有分布。
资料来源:苏锦祥、李春生, 2002. 中国动物志 硬骨鱼纲 鲀形目 海蛾鱼目 喉盘鱼目 鮟鱇目.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Antennarius_dorehensis.pdf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网新锚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