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Megophrys mangshanensis

2017年02月10日 05:18
phylum:Chordata
门:脊索动物门
class:Amphibia
纲:两栖纲
order:Anura
目:无尾目
科名:Megophryidae
中文科名:角蟾科
属名:Megophrys
种名:mangshanensis
描述:形态 依据湖南宜章莽山(1雄、1雌及蝌蚪)标本。
成体:体形大,雄蟾体长62.5mm,雌蟾体长73.0mm,其他部位量度数据见表121。头较扁平,吻较短圆、盾形,吻端显然突出于下唇吻棱很明显,颊部垂直略向内斜鼓膜清晰犁骨棱明显,后端膨大,有齿3—4枚舌梨形,后端微缺。
前臂及手长不到体长之半指端球状,第二指短于第一、第四指指下无关节下瘤内掌突略显。后肢适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眼,胫长略超过体长之半,左、右跟部重叠趾端球状,第三趾长于第五趾趾侧无缘膜,趾间无蹼趾下无关节下瘤内掌突扁平,无外蹠突。
背面皮肤光滑。头后方由痣粒组成的“ ”形细肤棱不显,体背侧各有一行由小疣组成的纵行肤棱,体后部小白痣粒较多体侧有小疣。上眼睑外侧中部有一个小肤突上唇缘有锯齿状乳突颞褶长,自眼后经鼓膜上方弯向肩部,后部略粗但不呈豆状颞部有白痣粒。后肢背面光滑,股后有少数疣粒。腹面皮肤光滑腋腺及股后腺各一对,约与指、趾端宽度相等。
生活时头背面黄绿色,从体前至肛上方由黄绿逐渐变成紫灰色。两眼间有一个三角形酱色斑,中央为浅绿色,其后角与背中部的“ ”,形紫色斑的前凹处相融合“ ”形斑后部两侧与体侧纵行肤棱部位的紫色纹相汇合,以上斑纹边缘均镶有橘黄色细线纹。吻棱至颞褶下方紫红色上唇缘朱砂色,有两个黄白色斑块,分别位于颊部下方及从眼下方至鼓膜下方。体侧浅紫色,疣粒部位灰白色,股后至腹侧中部有断续浅紫灰色纵纹。咽喉部棕紫色,散有橘红、乳白和黄绿色小斑点腹后部及大腿腹面为一致的姜黄色,外侧散有橘红、黑灰色小点斑。四肢背面紫灰色,有不明显的紫黑色细横纹腹面外侧紫黑,向内颜色渐浅股后部深紫色,散有黑色和乳白色斑指、趾腹面灰白色。
表121 莽山角蟾成体量度(湖南宜章)
Table 121 Measurements of adults of Megophrys mangshanensis Fei et Ye(Yizhang, Hunan)
单位:mm
项目 1♂ 1♀ 项目 1♂ 1♀
体 长
SVL 62.5 73.0 前臂及手长
LAHL 26.3
42.1% 33.6
46.0%
头 长
HL 22.1
35.4% 27.3
37.4% 前臂宽
LAD 5.4
8.6% 5.4
7.4%
头 宽
HW 22.0
35.2% 28.4
38.9% 手 长
HAL 16.3
26.1% 18.9
25.9%
吻 长
SL 7.5
12.0% 10.0
13.7% 后肢长
HLL 99.0
158.4% 118.0
161.6%
眼间距
IOS 7.7
12.3% 8.9
12.2% 胫 长
TL 32.4
51.8% 39.7
54.4%
眼睑宽
UEW 5.8
9.3% 7.2
9.9% 跗足长
TFL 43.0
68.8% 53.2
72.9%
眼 径
ED 8.0
12.8% 9.6
13.2% 足 长
FL 27.7
44.3% 33.6
46.0%

第二性征:雄蟾第一、第二指上有棕色细小婚刺有单咽下内声囊,声囊孔长裂形。
头骨特征:解剖观察CIB 7510689号雌性和CIB 7510907号雄性标本的前颌骨向前倾斜,腹面观其鼻突可见面积大,筛软骨前部宽圆,左、右鼻骨相距远,与蝶筛骨和额顶骨相接背面观其蝶筛骨不入眼眶,额顶骨中央骨化程度弱或未骨化,鳞骨与额顶骨相接(或愈合),前耳骨在背面不入眼眶。
蝌蚪:全长45.1mm,头体长14.7mm左右口部漏头状腹部有斑,尾鳍边缘的斑点较少尾末端钝尖。


国内分布:地理分布湖南(宜章)、广东(阳山、韶关、始兴、英德、清远)。
资料来源:费梁 、胡淑琴、叶昌媛、黄永昭等, 2009. 中国动物志 两栖纲(中卷) 无尾目.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Megophrys_mangshanensis.pdf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宿务沙鸡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