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异毛刺裂虫

2017年02月10日 04:04
phylum:Annelida
门:环节动物门
class:Polychaeta
纲:多毛纲
order:Nereidida
目:沙蚕目
科名:Syllidae
中文科名:裂虫科
属名:Ehlersia
种名:heterochaeta
中名:异毛刺裂虫
描述:标本采集地 南沙群岛永暑礁、南薰礁(珊瑚礁坪台,海藻丛中)。
形态特征 不完整标本体长9 mm,体宽(含疣足)0.7 mm,具20多个刚节。
口前叶椭圆形、宽大于长。2对圆形红眼,呈倒梯形排列,前对大于后对。2触角长三角形,基部愈合。中央触手位于前对眼之间、具20环轮,侧触手位于中央触手两侧、稍短具12—15环轮。围口节触须2对,背触须具20—22环轮,腹触须具12—13环轮(图179 A)。
中背齿位于第1刚节。前胃位于第10—17刚节,隐约可见38排肌肉细胞。
疣足单叶型。第1对背须22环轮,第5对背须最长具28环轮、最短背须7环轮。腹须指状,刚毛叶钝圆锥状、后刚叶稍大于前刚叶(图179 B)。
具3种刚毛:(1)复型镰状双齿刚毛,端片有长有短(图179 E)(2)复型刺状双齿刚毛(图179 D)(3)体后部的1—2根双齿简单型刚毛(图179 F)。足刺2根,末端锤状和圆棒状(图179 G)。
未采到雄性生殖个体。据Dorsey和Phillips(1987)报道,雄性生殖个体的口前叶宽大于长,1对红眼,3个光滑的触手、中央触手位于2眼之间、侧触手位于口前叶前缘、长为中央触手的1/2,背须具10—12或6—8环轮、轮替排列,刚叶钝锥状,具1根足刺。除4—7根与正常个体相同的复型双齿镰状刚毛和1—2根复型双齿刺状刚毛外,还具始于第3刚节背须下方的1束游泳毛状刚毛。尾部具2根约21环轮的长肛须和1根指状中腹须(图179 C)。

国内分布:分布于南海
国外分布:加拿大(西部)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本种为我国首次记录。
资料来源:孙瑞平、杨德渐, 2004. 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三卷 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二) 沙蚕目.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Ehlersia_heterochaeta.pdf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环颈雉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