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拟突齿沙蚕

2017年02月09日 09:35
phylum:Annelida
门:环节动物门
class:Polychaeta
纲:多毛纲
order:Nereidida
目:沙蚕目
科名:Nereididae
中文科名:沙蚕科
属名:Paraleonnates
种名:uschakovi
中名:拟突齿沙蚕
描述:标本采集地 山东青岛(沧口、薛家岛),浙江乐清(沙门),福建连江,海南海口、新盈。在青岛(薛家岛)潮间带下区泥滩,同栖的动物有黄岛长吻虫Saccoglossus hwangtauensis (Tchang et Koo)、三崎柱头虫Balanoglossus misakiensis Kuwano、短吻蜢 Listriolobus brevirostris Chen et Yen、磷沙蚕Chaetopterus variopedatus(Renier)、躁索

A.体前端背面观(吻伸出)B吻腹面观C.第1对疣足前面观D.第8对足后面观E.第15对疣足前面观F.体中部疣足前面观G,H.体后部疣足前面观I,J.复型异齿刺状刚毛。沙蚕Lumbrineris impatiens (Claparède)等。在海南海口和新盈,亦见于红树林中的泥底内。
形态特征大标本体长633 mm,体宽(含疣足)12 mm,具280个刚节。通常标本体长150 mm,体宽(含疣足)11 mm,具97个刚节。
活标本体前部背面除疣足外均为黑绿色,大颚棕色,足刺黑色。酒精标本无色。
口前叶前缘中央具深裂,位于口前叶后缘的前后2对眼很靠近,触手和触角近等长。围口节触须4对,最长者后伸可达第11—17刚节(图59 A)。
吻大。吻颚环具2圈基部软、前部坚硬的圆锥形角皮化颚齿,前圈仅在吻的两侧断开,后圈则稀疏得多,且颚齿仅前1/5坚硬吻口环乳突约成2圈,上圈细长须状、下圈宽三角形,且上下乳突一一相对,在备区的排列如下:V区无,Ⅵ区2排共4个,Ⅶ、Ⅷ区乳突两排共8个。吻端大颚具侧齿10—13个(幼小个体清楚,大个体者多因磨损而不明显)(图59 A—B)。
除前一对疣足单叶型(具2根足刺)外(图59 C),余为双叶型。体前部双叶型疣足,背须为长须状,2个背舌叶圆锥状末端变细(图59 D—E)。体中部疣足,腹须变小,背须变短、基部膨大且末端尖细(图59 F)。体后部疣足,腹舌叶变小,腹后刚叶仍具2个突起(图59 G),有时体后部疣足的腹刚叶和腹舌叶均退化(图59 H)。
刚毛均为复型异齿刺状(图59 I—J),无复型镰刀形刚毛。

国内分布:分布于黄海、东海和南海
国外分布:韩国。
资料来源:孙瑞平、杨德渐, 2004. 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第三十三卷 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二) 沙蚕目. 北京: 科学出版社
pdf下载地址:Paraleonnates_uschakovi.pdf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震旦鸦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