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拉丁名:Sarcogyps calvus (Scopoli, 1786)
英文名:Red-headed Vulture
别名:印度黑兀鹫
分类
目名:隼形目Falconiformes
科名:鹰科Accipitridae(鹫类Vultures)
类群:猛禽
简介
极少见的体型很大(80cm)的黑色鹫。
分布
国内分布
可见度:极少见
国内分布:仅见于云南。
国际分布
国际分布:国外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
野外识别
整体特征
大小:很大(体长 > 80cm),体长80cm。很大(像鹤)。
体型:像鹰隼。
颈部长度:短(短于身体厚度的一半)
尾羽长度:短(短于身体长度的一半)
腿长度:中等(露出部分短于身体厚度)
主要颜色:黑
次要颜色:红
背面颜色:黑
背纹样式:纯色
腹面颜色:黑
腹纹样式:白色条纹
腿脚颜色:红
头部
嘴长:较短(约与头部等长)
嘴的类型:上嘴向下钩(像猛禽)
嘴部颜色:黑,蜡膜红色
眼睛颜色:褐
眼周颜色:红
头顶羽冠:无
头顶颜色:红
前额颜色:红
喉部颜色:红
颈部颜色:红
飞行时特征
飞行方式:盘旋滑翔式(像猛禽)
翅的类型:方形(像大型猛禽)
尾的类型:圆尾(像八哥)
尾下颜色:黑
尾下羽纹样式:纯色
停留时特征
停留姿态:身体直立、身体水平
停留位置:地面
行走时特征
行走方式:多步行
尾上颜色:黑
尾上羽纹样式:纯色
足的类型:常态足(3趾向前,1趾向后)
腿上有羽毛覆盖:是
叫声
叫声特点:单调刺耳、粗哑
鸣叫频率:偶尔鸣叫
生态习性
生境
常出现的地方:山地、农田
觅食
活动时间:白天
食物:小型兽类、鸟类、兽类尸体
觅食方式:翱翔观察、撕食肉
繁殖
婚配制度:一雄一雌
繁殖生境:森林、山地、农田
巢的类型:树上巢
筑巢材料:树枝
每窝鸟卵数量:1
鸟卵形状:卵形(像鸡蛋,一头尖一头钝)
鸟卵颜色:白
鸟卵颜色样式:有红色斑点
孵卵方式:双亲孵卵
孵化时间:较长(45天)
雏鸟形态:晚成雏
保护状况
濒危状况
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极危CRCritically Endangered
濒危状况:分布区狭窄,数量不断减少,在我国濒临绝迹。
致危原因:热带雨林被砍伐,栖息地丧失;农田施用农药造成间接危害。
保护等级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II级
CITES附录:附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