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库 > 濒危鸟类专题

蛇雕-濒危鸟类 Spilornis cheela

2013年03月28日 04:57
蛇雕分布图分布图
蛇雕-中国野鸟图库

名称

拉丁名:Spilornis cheela Latham, 1790

英文名:Crested Serpent Eagle

俗名:吃蛇鸟、横冠蛇雕、麻鹰、直冠蛇雕

 

分类

目名:隼形目Falconiformes

科名:鹰科Accipitridae(雕类Eagles

类群:猛禽

 

简介

较少见的体型较大(50cm)的棕色雕类。

 

分布

 

国内分布

可见度:较少见

国内分布: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台湾、海南等地。

国际分布

国际分布:分布于泰国、缅甸、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中国。

 

野外识别

整体特征

大小:较大(40-80cm),体长50cm。较大(像鸡)。

体型:像鹰隼

颈部长度:短(短于身体厚度的一半)

尾羽长度:中等(长于身体长度的一半但短于身体长度)

腿长度:中等(露出部分短于身体厚度)

主要颜色:棕

次要颜色:黑

背面颜色:棕

背纹样式:斑点

腹面颜色:棕

腹纹样式:斑点、条纹

腿脚颜色:黄

 

头部

嘴长:较短(约与头部等长)

嘴的类型:上嘴向下钩(像猛禽)

嘴部颜色:褐

眼睛颜色:黄

眼周颜色:棕

头顶羽冠:很少

头顶颜色:黑

前额颜色:黑

喉部颜色:黑

颈部颜色:棕

 

飞行时特征

飞行方式:盘旋滑翔式(像猛禽)

翅的类型:方形(像大型猛禽)

尾的类型:平尾(像鹭)

尾下颜色:黑、白

尾下羽纹样式:条纹

停留时特征

停留位置:树枝、突出物

行走时特征

行走方式:多步行、多跳跃

尾上颜色:白

尾上羽纹样式:条纹

足的类型:常态足(3趾向前,1趾向后)

 

叫声

叫声特点:相似音节重复、尖细。

鸣叫频率:偶尔鸣叫

叫声拼音:kiu-liu, kwee-kwee

 

生态习性

生境

常出现的地方:森林、山地

夜间栖息的地方:树冠

 

觅食

活动时间:白天

食物:两栖爬行类、小型兽类、鸟类

觅食方式:静立观察、翱翔观察、撕食肉

 

繁殖

婚配制度:一雄一雌

繁殖生境:森林、山地

巢的类型:树上巢

筑巢材料:草、树枝、树叶、羽毛

每窝鸟卵数量:1

鸟卵颜色:白

鸟卵颜色样式:有斑点

孵卵方式:雌鸟孵卵

孵化时间:中等(35天)

雏鸟形态:晚成雏

 

迁徙

该种类为留鸟。

 

保护状况

濒危状况

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无危LCLeast Concern

红皮书中的濒危等级:易危(V

濒危状况:数量稀少。

致危原因:不详

 

保护等级

国家保护动物等级:II

CITES附录:附录二

 

背景知识

蛇雕捕蛇和吃蛇的方式都十分奇特。它先是站在高处,或者盘旋于空中窥视地面,发现蛇后,便从高处悄悄地落下,用双爪抓住蛇体,利嘴钳住蛇头,翅膀张开,支撑于地面,以保持平稳。很多体型较大的蛇并不会俯首就擒,常常疯狂地翻滚着,扭动着,用还能活动的身体企图缠绕蛇雕的身体或翅膀。蛇雕则不慌不忙,一边继续抓住蛇的头部和身体不放,一边不时地甩动着翅膀,摆脱蛇的反扑。当蛇渐渐不支,失去进行激烈反抗能力时才开始吞食。

 

由于捉到蛇后大多是囫囵吞食,不需要撕扯,所以蛇雕的嘴没有其他猛禽发达。但它的颚肌非常强大,能将蛇的头部一口咬碎,然后首先吞进蛇的头部,接着是蛇的身体,最后是蛇的尾巴。在饲喂雏鸟的季节,成鸟捕捉到蛇后,并不全部吞下,往往将蛇的尾巴留在嘴的外边,以便回到巢中后,能使雏鸟叼住这段尾巴,然后将整个蛇的身体拉出来吃掉。

 

蛇雕将蛇吞入之后,往往要停下来,歇一会儿,同时做出一个十分古怪的动作:首先朝着太阳的方向,不断地挺胸和扬头,用呆滞的目光凝视着太阳,就象人在进食的时候被噎住的表情一样。对于这个有趣的现象,从前民间大多认为这是蛇雕由于得到了美味的食物,而向太阳神进行顶礼膜拜。这当然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事实上,这是蛇雕为了抵抗吞咽下去而又没有完全死亡的蛇体在腹中的扭动,不得不抬头挺胸,用胸部的肌肉去抑制蛇体的活动,同时扩张自己的气管而不至于受到窒息。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