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幻带黄毒蛾

2017年02月25日 09:34
leiqun:6
资源编码:21131579193
id:426415
物种编码:6HBU426415
中名:幻带黄毒蛾
门:节肢动物门
phylum:Arthropoda
纲:昆虫纲
class:Isecta
目:鳞翅目
order:Lepidoptera
中文科名:毒蛾科
科名:Lymantridae
属名:Euproctis
种名:varians
作者:Walker
年代:1855
junior_syn:False
国内分布:河北、山西、上海、江苏(南京)、浙江(温州、天目山)、安徽、福建(邵武)、江西、山东(泰山)、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那坡、金秀)、四川、云南、陕西、台湾。
国外分布:马来西亚,印度。
寄主:柑橘、茶、油茶。
描述:翅展雄约18mm,雌约30mm。 形态 触角干黄白色,栉齿灰黄棕色;体和足浅橙黄色。前翅黄色;内线和外线黄白色,近平行,外弯,两线间色稍浓,但不布暗色鳞片。后翅浅黄色。 雄性外生殖器 背兜中央窄,两侧呈半圆形加宽;钩形突端部呈两叉状,叉间距宽,叉呈长棍形,其顶端具两个尖齿;抱器瓣长大于宽,末端有两个齿状突起,背侧突起顶端尖锐,长且宽,腹侧突起顶端尖锐,短且窄;囊形突三角形,顶端圆。 幼虫体长约16mm;头部棕黄色,有褐色点,正中有一纵向浅黄色细线;体棕褐色:前胸正中有一浅黄色纵线:背侧各有一浅黄色斑;后胸后半浅黄色;背线在腹部为一浅黄色中断的带;气门下线浅黄色;体腹面棕黄色;前胸背面两侧各有一向前突出的大瘤,上生黄棕色长毛束;第一和二腹节Ⅰ瘤和Ⅱ瘤合并形成黑色大瘤,其余各腹节Ⅱ、Ⅲ瘤黑色,V瘤浅黄色,VI瘤棕黄色;瘤上生黄棕色毛。 本种与E .flavinata(Walker)不同在于本种个体较小,在内、外线间的区域不布暗色鳞片;在中室顶端无橙黄色点。 生活习性 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二代,成虫于6月、8月出现,在我国南方3月至11月均可采到成虫。
保护级别:非保护
公约级别:普通
濒危级别:非濒危
中国特有:False
资料来源:赵仲苓. 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第三十卷 鳞翅目 毒蛾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18-419.
馆名:河北大学标本馆
标本馆:HBU
已选择:False
已校对:False
  • 物种名

    幻带黄毒蛾

  • 拉丁名

    Euproctis varians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昆虫纲 Insecta

  • 鳞翅目 Lepidoptera

  • 毒蛾科 Lymantriidae

  • 资源编码

    21131579193

  • 描述

    触角干黄白色,栉齿灰黄棕色;体和足浅橙黄色。前翅黄色;内线和外线黄白色,近平行,外弯. 两线间色稍浓,但不布暗色鳞片。后翅浅黄色。幼虫一般在冬季作物及其周围的田埂、散石堆下、土块下、乱草堆下等场所潜藏越冬;卵产于土块及植物的叶片上。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肾毒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