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qun:6
资源编码:21131579193
id:426407
物种编码:6HBU426407
中名:盗毒蛾
门:节肢动物门
phylum:Arthropoda
纲:昆虫纲
class:Isecta
目:鳞翅目
order:Lepidoptera
中文科名:毒蛾科
科名:Lymantridae
属名:Porthesia
种名:similis
作者:Fueszly
年代:1775
junior_syn:False
国内分布: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西、陕西、青海、台湾。
国外分布:朝鲜,日本,俄罗斯,欧洲。
寄主:柳、杨、桦、白桦、榛、桤木、山毛榉、栎、蔷薇、李、山楂、苹果、梨、花楸、桑、石楠、黄檗、忍冬、马甲子、樱桃、洋槐、桃、梅、杏泡桐、梧桐等。
描述:别名黄尾毒蛾、金毛虫、桑叶毒蛾、桑毛虫。
翅展雄30一40mm雌35一45 mm
形态 触角干白色。栉齿棕黄色;下唇须白色.外侧黑褐色;头、胸、腹部基半部和足白色微带黄色,腹部其余部分和肛毛簇黄色。前、后翅白色,前翅后缘有二个褐色斑.有的个体内侧褐色斑不明显。前、后翅反面白色,前翅前缘黑褐色。
雄性外生殖器 背兜宽;钩形突鸟头形,基部宽;抱器瓣倒靴形;囊形突大,三角形;阳茎粗。
卵直径0.6一0.7mm 截锥形,中央凹陷;橘黄色或淡黄色。
幼虫体长25一40mm;第一和第二腹节宽;头褐黑色,有光泽;体黑褐色,前胸背板黄色,上有二条黑色纵线;体背面有一橙黄色带,带在第一、二和第八腹节中断,带中央贯穿一红褐色间断的线;亚背线白色;气门下线红黄色;前胸背面两侧各有一向前突出的红色瘤,瘤上生黑色长毛束和白褐色短毛,其余各节背瘤黑色,生黑褐色长毛和白色羽状毛,Ⅴ、Ⅵ瘤橙红色,上生黑褐色长毛;腹部第一、二节背面各有一对愈合的黑色瘤,上生白色羽状毛和黑褐色长毛;第九腹节瘤橙色,上生黑褐色长毛。
蛹体长12一16mm;长圆筒形;黄褐色;体被黄褐色绒毛;腹部背面一至三节各有四个瘤,横列。茧椭圆形,淡褐色,茧外附少量黑色长毛。
生活习性 在上海一年发生三代,在华北一年发生二代,以三龄幼虫在树皮缝隙中或枯枝落叶层内做茧越冬。翌年4月底幼虫开始危害嫩芽,6月中旬化蛹,6月下旬成虫出现,成虫夜间活动,产卵在枝干上或叶片反面,每一卵块大约由100-600粒卵组成,表面被黄毛。幼虫孵化后聚集在叶片上危害叶肉,2龄后开始分散危害,7月下旬至8月初第二代成虫出现。10月初幼虫进人越冬状态,越冬幼虫有结网群居的习性。
保护级别:非保护
公约级别:普通
濒危级别:非濒危
中国特有:False
资料来源:赵仲苓. 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第三十卷 鳞翅目 毒蛾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21-322.
馆名:河北大学标本馆
标本馆:HBU
已选择:False
已校对: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