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qun:6
资源编码:21131579166
id:426704
物种编码:6HBU426704
中名:波纹蛾
门:节肢动物门
phylum:Arthropoda
纲:昆虫纲
class:Isecta
目:鳞翅目
order:Lepidoptera
中文科名:波纹蛾科
科名:Thyatiridae
属名:Thyatira
种名:batis
作者:Linnaeus
年代:1758
junior_syn:False
国内分布: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新疆。
国外分布:朝鲜,日本,俄罗斯,欧洲。
寄主:多腺悬钩子Pubus phoenicolasius Maxim、三花莓Rubus trianthus Foke、荆棘、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等多种植物。
描述:翅展 雄蛾32~36mm,雌蛾36~38mm。
形态特征 前翅暗灰棕色,上具5个白色近圆形斑,斑内涂有桃红色,其外缘具清晰的白色边;内斑最大,几乎占据全部内区,斑内有1~2个涂有棕色的斑点,后缘斑最小,呈半圆形,前缘斑适中,近圆形,顶斑近椭圆形,臀斑占据全部臀角区,其外缘上方有1~2个白色小斑点;外线隐约可见,缘线清晰,黑棕色,其余各线不甚清晰。后翅暗浅棕色,外带浅棕色,十分明显,缘毛浅色。
雄性外生殖器 背兜较宽;钩形突较粗壮,亚钩形突稍细,基腹弧呈带状,抱器瓣较窄而长,抱器腹长带状,前抱器腹齿状,顶端尖锐;囊形突较窄,中央稍向内凹陷,阳茎基环中央有1大而宽的缺口,阳茎末端形成粗壮的骨化钩,钩的中部较宽,顶端尖锐呈钩状,阳茎端膜上具颗粒状结构。
雌性外生殖器 肛乳头较宽,后表皮突较短,前表皮突较长,约为后表皮突长度的2倍,囊导管细而短,交配囊呈心脏形,其上密布木纹状结构,在其中部有1宽而长的交配囊。
卵 浅绿白色。榛果形,有凹槽。卵通常产在寄主植物叶的边缘,数量较少,卵彼此紧密地排列在一起。
幼虫 头部棕色;体棕色略带锈红色或带白红的棕色,具有暗棕色和白色斑纹;沿着背部中央有一条细长的暗棕色线,其两侧衬有宽的暗棕色(在前三节不清晰);沿着背侧有一列白色三角形纹;前胸和中胸背面各有1对突起,其上有脊,其中前胸的脊较小,中胸的较大;在第5~9节背部也有小的脊,第11节背部的脊明显突出;在第5节背面具黑斑;在第11节上有1黄红色斑。
蛹 体长约16mm。白棕色至红棕色,体表具许多红棕色或暗紫色斑纹,翅鞘红色;头部粗糙;幕骨长条形;上颌三角形;下颚延长到近翅末端;下唇须明显;触角达中足的末端稍前;眼面粗糙;在触角近基部无旁额缝。胸部粗糙,具背中缝;前胸和中胸有缝,前胸气门细长,上被微小刚毛,气门边缘黑棕色;前翅具皱纹,后翅在前翅末端,在第4腹节处,仅显示出细长的顶端部分;前足止于前翅末端的7/10处;中足延伸至下颚顶部;后足可见;第l~4腹节微粗糙,第1~8腹节布深色小凹陷,第9腹节气孔仅具痕迹,在第5~6腹节上可见幼虫腹足痕迹,前侧沟为三角形切口,侧沟为近长形切口,背沟刻痕有20~22个,在侧沟与前侧沟间有3个滴状物存在;臀棘圆锥形,粗糙,具许多圆形凹陷,在末端具4对中等长度的钩状毛。
生物学 本种在气候温暖的地区一年发生2代,第1代成虫于5月出现,第2代成虫在7~8月出现。老熟幼虫将寄主植物树叶片卷起,在里面化蛹,以蛹越冬。在寄主植物上从6月至9月均可找到幼虫。
保护级别:非保护
公约级别:普通
濒危级别:非濒危
中国特有:False
资料来源:赵仲苓. 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第三十六卷 鳞翅目 波纹蛾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4-57.
馆名:河北大学标本馆
标本馆:HBU
已选择:False
已校对: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