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杨黑枯叶蛾

2017年02月25日 05:55
leiqun:6
资源编码:21131579185
id:426657
物种编码:6HBU426657
中名:杨黑枯叶蛾
门:节肢动物门
phylum:Arthropoda
纲:昆虫纲
class:Isecta
目:鳞翅目
order:Lepidoptera
中文科名:枯叶蛾科
科名:Lasiocampidae
属名:Pyrosis
种名:idiota
作者:Graeser
年代:1888
junior_syn:False
国内分布: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秦岭)。
国外分布:朝鲜,日本,俄罗斯。
寄主:杨、榆、柳、糖槭、文冠果、苹果、沙果、梨等。
描述:体长:雄蛾22—28mm,雌蛾27—33mm。翅展:雄蛾47—51mm,雌63—72mm。 雄蛾体翅黑褐色,头部、前胸黄色,后翅中部呈灰黄色大斑。雌蛾灰黄色略带褐色,触角黑色,体密被灰黄色毛鳞,腹部末端密生黄色长肛毛。前翅中室末端白斑大而圆,内、外横线灰白色、双重、波状,外横线弧形,亚外缘斑列黑褐色,外侧衬以灰白色线纹,顶角区三斑相连大而明显。后翅中间呈灰白色横带(该带不达后缘),外半部呈深色斑纹。 雄性外生殖器尾突膜质具毛;抱器瓣牛角状,较短;小抱针指状,具毛;抱足马蹄形,端部逐渐变窄,末端钝圆;阳茎短粗,端半部渐尖而呈肘状弯曲,末端有尖齿。 卵 土黄色,椭圆形,宽1.3mm,长2mm,堆积成块,覆盖淡黄色肛毛。幼虫老熟幼虫体长6.0—7.5mm,头部褐色,体黄褐色,粗壮,胸部第2、3节背面各有一个大型黑斑,上面簇生黑色和棕黄色刚毛。腹部各节背面生有“八”字型黑色毛斑。 蛹 纺锤形,暗红褐色,雄蛹长约30mm,雌蛹长约35mm。茧色随结茧场所不同而异,土墙缝内结的茧为灰白色,老树皮裂缝内结的茧则为灰褐色。 在内蒙古赤峰地区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裂缝、土墙缝或其他建筑物的缝隙内结薄丝茧越冬。第2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羽化、交尾、产卵,6月上旬开始孵化,生长,迄9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下树、寻找越冬场所、群集越冬。 成虫羽化自11—19时,以15—18时羽化数量最多,占全日羽化数量的80%以上。初羽化的成虫全身湿润,翅卷缩,经30—50分钟后翅逐渐伸展。待翅全部展开以后便开始爬行,2—3小时后飞行寻偶,进行交尾活动。雌蛾寿命2.5天,雄蛾5天,但未经交尾的雌蛾寿命5天,雄蛾为7天。成虫通常一生只交尾一次,也有个别交尾2次的。交尾时间可长达1—2小时。交尾结束后当晚即行产卵,大部分于第一夜产下,余卵可延续2—3天产完。第1次产卵时间可持续50多分钟,约隔30分钟后爬至另处,进行第2次产卵。每雌蛾产2—4个卵块,每卵块有卵20—140粒,通常80—90粒,总共产卵50—300粒,平均200粒。未经交尾的雌蛾也能产卵,但卵不能孵化。卵多产于树干或建筑物墙壁上,堆积成块,上覆从腹末脱下的黄色绒毛。 约经19天(16—22天)后卵开始孵化。孵化多在上午,孵化率达95%以上。幼虫共有8龄,初孵幼虫群集卵块附近叶柄或嫩枝条上静息不动,约经15—20小时以后开始取食。取食时整齐地排成一列,从叶缘处开始食害叶片,直至全叶吃完,仅残留叶脉。进人3龄后开始分散危害。幼虫多在7—8时以前或17—19时气温比较低时取食。4龄后食害老叶。5龄幼虫多在19—20时开始取食,直到1—2时以后离开树冠,爬回原停息处,即在大枝丫附近的树干上群集静伏不动。随气温下降,树叶变黄,老熟幼虫食量渐减。9月下旬,旬平均气温6—8℃时,幼虫下树群集越冬。雄蛹期平均为38天,雌蛹则平均40天左右。化蛹率为96.1%。 天敌 蛹有粗毛孔寄蝇寄生。
保护级别:非保护
公约级别:普通
濒危级别:非濒危
中国特有:False
资料来源:刘友樵,武春生. 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第四十七卷 鳞翅目 枯叶蛾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80-82.
馆名:河北大学标本馆
标本馆:HBU
已选择:False
已校对:False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松栎枯叶蛾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