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qun:6
资源编码:21131567212
id:402021
物种编码:6HBU402021
中名:大斑芫菁
门:节肢动物门
phylum:Arthropoda
纲:昆虫纲
class:Isecta
目:鞘翅目
order:Coleoptera
中文科名:芫菁科
科名:Meloidae
属名:Mylabris
种名:phalerata
作者:Pallas
年代:1781
junior_syn:True
国内分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台湾
国外分布: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
描述:雄性:体黑色,略具光泽,密布浅大刻点和黑毛,通身无淡色毛。鞘翅黑色,具黄斑。唇基中后部布浅大刻点和黑毛。额具 1 光滑无刻点区域;腹毛较背毛长且密。上唇前缘浅凹,背面中央纵凹。侧观上颚与头长(从复眼前缘到头顶)之比约 2.2:3.0。颏前缘棕红色;下唇须末节约与第 2节等大。触角向后伸达前胸背板基部;末节中间最宽,基半部两侧近平行,向端部变狭,顶尖,基
部收缩窄于第 10 节;第 2~11 节相对长(宽)度之比为:9.9(11.8):13.8(10.9):11.3(11.1):15.3(12.9):14.8(15.2):14.8(17.0):16.4(19.1):20.9(20.7):17.6(21.5):30.0(20.3) 。
前胸背板长约等于宽(10.0:9.7;n=10);中部最宽,向端部和基部渐收缩,基部约与中部等宽;盘中央 1 纵沟和 1 浅椭圆形凹,近基部 1 三角形中凹。鞘翅黑色,基部毛略长;鞘翅黄斑“眼斑”型。各足基、转节和腿节下侧以及前足跗节和胫节下侧和外侧被毛稍长;前足第 1 跗节短于末节,各节相对长度之比为:3.1:2.0:1.9:2.1:4.3(n=10) 。 肛板后缘弧形浅凹,第 5 可见腹板后缘微凹;腹部第 9 背板近半圆形;端部密被黑毛。沟状小针突纤细,两臂之间弧形浅凹。腹观阳茎基近圆形,约为阳基侧突 0.65 倍,后缘中间向前浅凹;阳基侧突前缘中央平直,中央自基部 3/8 向端部分叉;侧观侧突在近端部渐缩。
雌性:触角向后仅达前胸背板中部;前足跗节和胫节外侧无长毛;肛板和第 5 可见腹板后缘平直。其他特征同雄性。
体长:21.8~30.4 mm;宽:5.9~9.2 mm。
鉴别特征:体大型;斑纹“眼斑”型;腋斑上无黄毛。
保护级别:非保护
公约级别:普通
濒危级别:非濒危
中国特有:False
资料来源:潘昭. 中国斑芫菁族分类研究(鞘翅目:芫菁科).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92.
馆名:河北大学标本馆
标本馆:HBU
已选择:False
已校对: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