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冀地鳖

2017年02月23日 02:01
leiqun:6
资源编码:21131531109
id:790001
物种编码:6HBU790001
中名:冀地鳖
门:节肢动物门
phylum:Arthropoda
纲:昆虫纲
class:Isecta
目:蜚蠊目
order:Blattaria
中文科名:鳖蠊科
科名:Corydiidae
属名:Polyphaga
种名:plancyi
作者:Bolivar
年代:1833
junior_syn:True
国内分布:北京、山西。
描述:雌雄异形,雄虫有翅,雌虫无翅. 头顶为前胸背板覆盖.单、复眼间黑色,脸面其余部分棕红色,额和额基间界限分明,具一弧形凹陷,单眼间具一对深凹陷,唇基端半部及上唇基部和端部褐色,表面具少量微毛. 单、复眼间距略等, 约是触角窝间距的1/3;触角深褐色, 柄节较长,圆筒形, 鞭节长略大于宽, 第1节与第2节略等长,其余节明显短,下颚须第1、2节极短,第3节长窄扁,深褐色,表面毛极少,第4节由基部至端部从细变粗,接近圆锥状,与第3节等长,深褐色,表面毛稀少,末节深褐色,前半部宽圆,两侧将腹面包围,至腹面呈深槽,侧面观似刀状, 表面毛稀少,下唇须褐色,第1节短,第2、3节较长,略等,窄扁,表面毛较下颚须长而多.前胸背板横椭圆形,近似五边形,中部两侧呈角状,表面黑色,具大小不等的凹陷,前缘具一宽度适中的黄带, 其上有许多褐色细刻点,有时后缘中部具很窄的棕色带;中、后胸腹面色至深褐色,背面污黄褐色,仅暴露在前翅外的小三角黑色;前翅黑褐色,由基至端色由深渐浅,前缘极突出,缘域宽阔,大约是臀域宽处的1/2,脉纹清晰,基半部脉纹呈网状;后翅淡褐色,前缘域中部褐色,纵脉复杂,分叉众多,足黑褐色,前腿前下缘具一列细短刺,基部较稠密,端刺1根,后下缘刺稀疏,端刺缺,胫节端刺7刺,中刺2根,内、外侧各1根;中、后腿节前、后下缘无刺、端刺缺、上缘端刺1根;中足胫节端刺7根,内侧刺3根,外侧刺7根,后足节端刺7根,内侧刺5根,外侧刺11根.腹部背板污褐色,后侧角钝圆,腹板黑褐色至黑色,表面具许多细纵、横纹,后侧角钝圆.肛上板横阔,后缘突出呈弧形,中央具一缺刻,两后侧隆起处各具一褐色毛丛;下生殖板稍不对称,后缘稍呈弧形凹陷,其上着生非常稠密的褐色微毛;腹刺短,圆柱形,褐色,其上着生非常稠密的褐色微毛;腹刺短,圆柱形,褐色,其上着生稀疏短毛,尾须细长, 节间明显,背面毛稀少,腹面毛众多. 雌虫椭圆形,背隆起明显.黑褐色,胸部背板侧缘及前缘红褐色.腹部侧缘红褐色,其各节中央常具一黑褐色圆斑.体表面几乎无毛,具许多微小颗粒. 雄虫:体长19~22mm,前胸背板(长X宽)6.2 ~11mmX8.2 ~13mm,前翅长25~29.5mm,总长32~35mm. 雌虫:体长34.5mm,前胸背板(长X宽)11mmX 21mm,总长34mm.
保护级别:非保护
公约级别:普通
濒危级别:非濒危
中国特有:True
资料来源:冯平章,郭予元,吴福桢.1997.中国蟑螂种类及防治.北京:科学出版社,164.
馆名:河北大学标本馆
标本馆:HBU
已选择:False
已校对:False
  • 物种名

    冀地鳖

  • 拉丁名

    Phlyphaga plancyi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昆虫纲 Insecta

  • 蜚蠊目 Blattaria

  • 鳖蠊科

  • 资源编码

    21131531109

  • 描述

    雌雄异形,雄虫有翅,雌虫无翅。头顶为前胸背板覆盖。单、复眼间黑色,脸面其余部分棕红色,额和额基间界限分明,具一弧形凹陷,单眼间具一对深凹陷,唇基端半部及上唇基部和端部褐色,表面具少量微毛。 单、复眼间距略等,约是触角窝间距的1/3;触角深褐色,柄节较长,圆筒形,鞭节长略大于宽,第1节与第2节略等长,其余节明显短,下颚须第1、2节极短,第3节长窄扁,深褐色,表面毛极少,第4节由基部至端部从细变粗,接近圆锥状,与第3节等长,深褐色,表面毛稀少,末节深褐色,前半部宽圆,两侧将腹面包围,至腹面呈深槽,侧面观似刀状, 表面毛稀少,下唇须褐色,第1节短,第2、3节较长,略等,窄扁,表面毛较下颚须长而多。前胸背板横椭圆形,近似五边形,中部两侧呈角状,表面黑色,具大小不等的凹陷,前缘具一宽度适中的黄带, 其上有许多褐色细刻点,有时后缘中部具很窄的棕色带;中、后胸腹面色至深褐色,背面污黄褐色,仅暴露在前翅外的小三角黑色;前翅黑褐色,由基至端色由深渐浅,前缘极突出,缘域宽阔,大约是臀域宽处的1/2,脉纹清晰,基半部脉纹呈网状;后翅淡褐色,前缘域中部褐色,纵脉复杂,分叉众多,足黑褐色,前腿前下缘具一列细短刺,基部较稠密,端刺1根,后下缘刺稀疏,端刺缺,胫节端刺7刺,中刺2根,内、外侧各1根;中、后腿节前、后下缘无刺、端刺缺、上缘端刺1根;中足胫节端刺7根,内侧刺3根,外侧刺7根,后足节端刺7根,内侧刺5根,外侧刺11根。腹部背板污褐色,后侧角钝圆,腹板黑褐色至黑色,表面具许多细纵、横纹,后侧角钝圆。肛上板横阔,后缘突出呈弧形,中央具一缺刻,两后侧隆起处各具一褐色毛丛;下生殖板稍不对称,后缘稍呈弧形凹陷,其上着生非常稠密的褐色微毛;腹刺短,圆柱形,褐色,其上着生非常稠密的褐色微毛;腹刺短,圆柱形,褐色,其上着生稀疏短毛,尾须细长, 节间明显,背面毛稀少,腹面毛众多。 雌虫椭圆形,背隆起明显。黑褐色,胸部背板侧缘及前缘红褐色。腹部侧缘红褐色,其各节中央常具一黑褐色圆斑。体表面几乎无毛,具许多微小颗粒。 雄虫:体长19-22mm,前胸背板(长X宽)6.2-11 mmX8.2 -13 mm,前翅长25-29.5 mm,总长32-35 mm. 雌虫:体长34.5 mm,前胸背板(长X宽)11 mmX 21 mm,总长34 mm。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薄翅螳螂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