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地红蝽

2017年02月23日 01:28
leiqun:6
资源编码:21131559147
id:430102
物种编码:6HBU430102
中名:地红蝽
门:节肢动物门
phylum:Arthropoda
纲:昆虫纲
class:Isecta
目:半翅目
order:Hemiptera
中文科名:红蝽科
科名:Pyrrhocoridae
属名:Pyrrhocoris
种名:tibialis
作者:Stal
年代:1874
junior_syn:False
国内分布:黑龙江(伊春、牡丹江、汤旺河、雅鲁)、青海、河北、四川
国外分布:苏联,蒙古,朝鲜,日本
描述:形悉特征成虫:体长7.9----9.7毫米,前胸背板宽2.8--3.3毫米,腹部宽3.3-4. 3毫来。雄虫较窄小,椭圆形。通常灰揭色,具暗棕色刻点,有时虫体局部、甚至大部呈现红色。头、触角、嚎、前胸背板眠区、腿节、胫节腹面、附节和爪及身体腹面均黑色。前胸腹面边缘、后胸侧板后缘,节背面、各足基节外侧、腹部腹面侧缘、最末腹节腹板后缘及雄虫生殖节基部白色或黄白色,偶有红色彩。头中叶及头顶由5个四边形斑组成的“V"型图纹常棕褐色。前胸背板低区光滑,几无刻点,其侧缘常斜直。小盾片三角形,中央隐约有J.浅色纵线,近基部中央多有2个暗色圆斑。长翅型个体的前翅接近或伸达腹端,翅脉乱网状;短翅型个体前翅膜片常破损。胸侧板中区及腹部腹板几无刻点。侧接缘黄褐色,偶有棕红色彩。 卵:长1.12毫米,宽a.s}毫米,橄榄形。初产时乳白色、半透明,具光泽,其表面光滑,仅在一顶端中央有6、7个瘤状小突起。临孵化前,卵壳几透明,可见其内胚胎雏形,眼鲜红色。 若虫:初孵若虫长约I.}毫米,宽a.7毫米左右。长椭圆形,各附肢相对粗壮。触角斗节,眼、触角端节、头顶}v"形缝及腹部橘红色至红色。头、触角第I-}节、前胸背板及足浅徐色。嚎褐色,伸达后足基节前方。三龄若虫体长}.a毫米,前胸背板宽约I.4毫米,腹部宽约2.3毫米。卵形,常橘红色,具红色横带纹。头暗棕色,头顶至眼前缘有1浅色“V”形细缝。眼红色,触角、前胸背板、翅芽、腹部背面臭腺孔缘、头腹面、胸侧板、足、腹部最后4节基缘中央斑及腹端棕至暗棕色。嚎棕色,常伸达中足基节中央。前胸背板及小盾片有1条明显的淡色中央纵线。翅芽长约a.}毫米,伸达第2腹节中央。五龄休长S.7-7.7毫米,前胸背板宽2.2 --2.5毫米,腹部宽2.Q---3.9毫米。卵圆形。头顶、触角、眼、足及胸侧板徐黑色。嚎伸达后足基节中央。前胸背板、小盾片、腹部背面臭腺孔、腹端及第7腹节腹板中央横斑暗棕色。前胸背板胀区、小盾片基角及翅芽常棕黑色。腹部浅褐,有不规则红色斑纹。翅芽长约2,}毫米,伸达第斗腹节背板中央。
保护级别:非保护
公约级别:普通
濒危级别:非濒危
中国特有:False
资料来源:章士美.1985.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三十一册 半翅目(一).北京:科学出版社,161-162.
馆名:河北大学标本馆
标本馆:HBU
已选择:False
已校对:False
  • 物种名

    地红蝽

  • 拉丁名

    Pyrrhocoris tibialis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昆虫纲 Insecta

  • 半翅目 Hemiptera

  • 红蝽科 Pyrrhocoridae

  • 资源编码

    21131559147

  • 描述

    成虫:体长7.9-9.7毫米,前胸背板宽2.8-3.3毫米,腹部宽3.3-4.3毫来。雄虫较窄小,椭圆形。通常灰揭色,具暗棕色刻点,有时虫体局部、甚至大部呈现红色。头、触角、嚎、前胸背板眠区、腿节、胫节腹面、附节和爪及身体腹面均黑色。前胸腹面边缘、后胸侧板后缘,节背面、各足基节外侧、腹部腹面侧缘、最末腹节腹板后缘及雄虫生殖节基部白色或黄白色,偶有红色彩。头中叶及头顶由5个四边形斑组成的“V"型图纹常棕褐色。前胸背板低区光滑,几无刻点,其侧缘常斜直。小盾片三角形,中央隐约有J.浅色纵线,近基部中央多有2个暗色圆斑。长翅型个体的前翅接近或伸达腹端,翅脉乱网状;短翅型个体前翅膜片常破损。胸侧板中区及腹部腹板几无刻点。侧接缘黄褐色,偶有棕红色彩。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横纹菜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