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库

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库 > 八大公山样地

灰翅鸫20131007

2015年08月05日 10:09
灰翅鸫20131007
  • 物种名

    灰翅鸫

  • 拉丁名

    Zoothera boulboul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鸟纲 Aves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鸫科 Turd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3172

  • 描述

    卢汰春:1995 :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两性相异。体型大小似灰头鸫。雄鸟通体黑色,具大而明显的浅灰色翼斑;腹和尾下覆羽浅黑褐色,具浅银灰色羽缘。雌鸟上体黑或黑褐色;下体前淡棕白,后转灰褐色。 形态 雄鸟(据Baker,1924):上体除中覆羽羽尖、大覆羽外翈、次级覆羽内翈和外翈羽缘浅灰外,其余羽毛(包括翅和尾)悉黑色。具大而明显的浅灰色翼斑和一黄色眼环。下体自颏至腹中部和肛周等悉浅黑褐色,后者色稍淡,各羽具浅银灰色窄的羽缘。 雌鸟(依据采自贵州江口的标本):上体自额至上背黑色,各羽具淡棕色羽缘;下背至尾上覆羽黑褐,各羽横贯数条不明显的灰色横斑,羽缘亦为灰色。两翅大都黑褐,飞羽外翈缘色淡,覆羽外翈端部灰色,中覆羽具数道灰色横斑,尾羽黑色。颏淡棕白色;喉白色,羽端黑色;胸棕褐色,羽缘灰色;两胁为棕褐色,而具灰色横纹;腹灰色;尾下覆羽灰褐色。 虹膜褐色;嘴基部黑色、端部近黄色;脚肉色。 量衡度 :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 — 265 21 139 87 40 ♂♂ — — 27—31 140—151 102--122 35—37 ♀♀ — — 26—30 131—148 100—114 (据Baker,1924) 卢汰春: 1995 :生物学描述 生态 灰翅鸫在贵州江口见于单个活动于海拔2 300米的小树林中。在广西瑶山见于海拔700—2 000米的地方。 通常栖息于海拔1 200—3 000米的湿润而稠密的橡树和杜鹃等阔叶林。冬季常出没于树林、灌丛和乡村的田园里。 繁殖期大都成对活动。冬季单个或结成小群,有时与其他鸫类一起活动。性胆怯,且很隐蔽。在繁殖季节,雄鸟好斗,不让同种的雄鸟入侵其巢域o 杂食性,食物包括有昆虫、蚯蚓、草莓和果实等。 繁殖期5—8月。属单配型。营巢于地面2—5米高的水平树杈上。巢呈粗大的杯 型,由苔藓、树叶、草和细树枝构成,常有一层泥土和苔藓、树叶等拌和在一起,加固巢的结构。 每年产卵一窝,约3—4枚。卵为浅绿色,壳表面散布有淡红褐色块斑,尤以钝端稠密。卵(40枚)平均大小为29.4×21.8,最大为33.9×23.3,最小为26.5×20.1和27.2×19.9毫米(Baker,1924)。 卢汰春:1995 :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任国荣于1933年在 Bull.Mus.Hist.Nat.Paris 刊物上,曾将l933年于海拔700—2 000米的广西瑶山采到的一系列标本[2♂(6月1日、7月6日);2♀(6月1日、7月6日); 1幼♂、1幼♀(6月11日、7月9日)]订名为瑶山亚种 T.b.yaoschanensis。之后,郑作新(1976、1987)亦同意任国荣的意见,将 T.boulboul 分为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 T.b.boulboul 和瑶山亚种 T.b.yaoschanensis。 Baker(1924),Ripley(1964)及 Ali (1973)等均认为 T.boulboul 并无亚种 分化。 笔者没有机会查看广西瑶山的标本,但查阅了任国荣1933年发表的原始文献。据该 文献记述,雄性成鸟的中覆羽、大覆羽,次级和三级飞羽外缘为灰色,其余部分羽毛呈黑色,雌性成鸟与印度的模式标本相似。 量衡度 : 翅 尾 跗蹠 135.6 102.4 35.8 (13l--141) (96--113) (35--37) 由上所述,可见任国荣所提的T.b.yaoschanensis 在形态及量衡度上均与印度的模式标本没有什么显著差异,因而认为 T.boulboul至今还没有亚种分化的确证。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

上一篇:灰背燕尾20120814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