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gong dugon (Müller, 1776)
英文名 Dugong
形态特征:头体长2.4-4m;体重230-1000kg。身体纺锤形,后肢缺失;头圆;尾有一深的缺刻呈新月形;前肢桨状,无指甲。无背鳍。稀疏的短毛遍布全身,吻部有浓密的针毛。吻突尖部扁平;鼻腔很大,位于头骨中部;下颌骨粗厚;上颌有2门齿,雄性的长而凸出。齿式:2.0.3.3/3.1.3.3=36,尽管所有的牙齿并不是同时出现;前臼齿和第1对臼齿随着年龄逐渐消失。骨骼结构相当致密和沉重。儒艮科与海牛科(Trichechidae)区别是,它们有门齿(海牛没有功能性门齿)和有缺刻的尾(海牛的为匙状),在鳍状肢上无指甲(3种海牛中的2种具指甲)。
分布:东海和南海,广东、北海市(广西)、海南、台湾南部的大树枋;延伸到印度洋海岸和太平洋西南海岸。
生态和习性:集小群栖息在浅海岸带,但有时也可见于距海岸较远的深海域。它们每次潜水数分钟,在水面短时间换气。植食性,主要食海草。繁殖季节集中在6~9月,但亦可全年繁殖。雄性间会以争斗的形式确保一夫多妻的婚配制度。妊娠期12~14月。幼崽18个月断奶,但会跟随母兽数年。
保护现状:尽管儒艮的野外种群数量可达10万头,但在中国它们却很濒危。台湾种群已被认为灭绝;近年来没有观察到。靠近大陆的种群所知甚少。上世纪80年代中期,Wang and Sun(1986)认为儒艮主要分布在广西和广东西部沿岸,广东电白县和阳江县有少量个体,以及海南岛西岸。然而,最近的观察只来自海南(Marsh et al. 2002),但海岸带开发和海港建设清除了关键的水草海床,致使儒艮消失。然而,历史上儒艮曾见于珠江口,尽管这里开展了深入的海豚研究,但近年来却没有再见到过儒艮。China RL-CR A1c; B1ab(i,iii)c+2ab(i,iii)c; C; D; E. China Key List-I. CITES-I. IUCN RL-VU A1cd ver. 2.3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