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库

褐翅雪雀 Montifringilla adamsi

标本信息

  • 平台号

    2163C0001200005278

  • 标本号

    04425

  • 标本馆

    QTPMB

  • 国家

    中国

  • 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 采集地

    西藏自治区

  • 产地1

    XZ

  • 保藏状况

    完整

  • 共享方式

    合作研究共享

  • 标本属性

    普通

  • 单位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标本馆

  • 标识符

    CSTR:19715.10.2163C0001200005278

  • 物种名

    褐翅雪雀

  • 拉丁名

    Montifringilla adamsi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鸟纲 Aves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文鸟科 Ploce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3180

  • 描述

    李德浩:1998:形态描述 鉴别特征 体型适中。头、背、腰暗褐色,翼上小和中覆羽褐色,初级覆羽的次端及次级飞羽的内翈白色,形成两个明显的翅上白斑,除中央一对尾羽外其余尾羽白色而具黑色羽端,下体褐白色沾黄。 形态 (据指名亚种) 成鸟:额、头顶、背及腰暗灰褐,并具暗褐色的羽干纹;眼先、颊、颈侧色较淡;尾上覆羽黑褐色,羽缘土黄色,中央一对尾羽黑褐色,其外翈土黄色,中央第二对尾羽白色,森黑色,羽端黑褐色且端部外翈土黄色,其余尾羽白色,羽端黑褐色,外翈具较淡的土黄色;翼上小覆羽和中覆羽褐色;初级覆羽和大覆羽羽端白,缘以土黄色;次级飞羽黑褐,其端部白而外翈缘以土黄色,内侧次级飞羽黄褐色,腋羽白色;颊、喉黄白色;胸、腹和尾下覆羽暗白黄色,两胁及尾下覆羽羽端沾褐。 幼鸟:颇似成鸟,但上体较灰,且羽干纹极不明显,下嘴色较淡,下体富于黄色。 虹膜茶黑色,嘴、脚均黑色。 量衡度: 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 ♂♂(10) 26.3 158 12 108 73 22.1 (20—36)(147—160)(11—12.5)(103—114) (64.5—77.5)(20—23.5) ♀♀(10) 29.2 155 12.5 103 69.6 22.2 (20—50) (140—171)(11--13.5) (69—109) (61—74) (19—25) 李德浩:1998:生物学描述 生态: 栖息于海拔3000—4500m的高山、草原或荒漠,夏季在5千多米的高山上也能见到,耐高寒,为地方性留鸟。随气候、季节及食物的变化,作范围不大的垂直迁徙,冬季多在低凹的山沟或居民点附近活动。繁殖季节多成对活动,非繁殖季节多结小群活动,有时也结大群,飞翔不高,飞行距离也不远。叫声是一种尖锐或粗砺的“pink,pink”声及一种短促柔和的,“mi,mi”的猫叫声;结群活动时均发出一种不变化的、柔和的哨声。歌声是一种特殊的、简单音节相当单调地重复;鸣唱是在岩石或大的鹅卵石上,或在展开翅、尾上升和下降翱翔时,或者在像跳伞表演一样的飞翔时进行的。 食物以草籽、植物碎片为主;繁殖季节多以昆虫为食,1964年在青海黄南(印象初等,1966)剖检15个鸟胃,鳞翅目昆虫约占27.3%,鞘翅目昆虫约占62.1%,其他6.9%,植物性食物占3.7%,它们在此地区与赭红尾鸲同为当地的优势种,啄食较大量的蝗虫,象甲,夜蛾幼虫等,占食物成分的比率高达90%以上。8月在西藏阿里剖检4个鸟胃,内容物有野生植物种子、蚊子、小甲虫及瓢虫等。 6月在西藏错那见雄性生殖腺最小为3mm×3mm,最大为8mm×6mm,雌体的卵极小。7月在西藏阿里,雄性生殖腺最小为2mm×2mm,2.5mm×1.5mm,最大为8mm×5mm,雌性生殖腺大部未分化,有的已萎缩,最大卵粒为1.5mm×1.5mm,有的雌鸟有明显的孵卵斑。 李德浩:1998:分类讨论 分类讨论 采自青海南部及西藏的M.a.adamsi亚种上体羽较浓,背上纵纹显著;而M. a.xerophila亚种上体羽色较淡,近砂色,背上纵纹不太明显,两者显然有别。但西藏纳木湖和拉萨等地的标本上体羽色较青海南部的较差淡,青海南部的上体羽最暗,呈暗灰褐色。 亚种分化 本种世界共分化为2个亚种,均见于我国。 李德浩:1998:生境与习性 栖息于海拔3000—4500m的高山、草原或荒漠,夏季在5千多米的高山上也能见到,耐高寒,为地方性留鸟。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