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库

绵鳚 Zoaces zoaces elongatus

标本信息

  • 平台号

    2162C0001400019793

  • 标本号

    05091210

  • 标本馆

    LZU

  • 国家

    中国

  • 单位

    兰州大学标本馆

  • 采集地

    山东省

  • 产地1

    SD

  • 采集人

    刘迺发

  • 保藏状况

    完整

  • 共享方式

    合作研究共享

  • 标本属性

    普通

  • 单位

    兰州大学标本馆

  • 标识符

    CSTR:19715.10.2162C0001400019793

  • 物种名

    绵鳚

  • 拉丁名

    Zoaces zoaces elongatu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鱼纲 Pisces

  • 蛇鳚目 Ophidiiformes

  • 绵鳚科 Zoarc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9269

  • 描述

    绵鳚又名光鱼,海鲇鱼。一般体长为190~270毫米,体重200~250克。大者可达320毫米,重450克;体长鳗形,稍侧扁。吻钝圆。眼小。口大,低位,呈弧形。上颌略长于下颌。牙细小,上颌一行,下颌二行。犁骨及腭骨无牙。圆鳞,甚细小,深埋于皮下。侧线不甚发达,至尾部后半段逐渐消失。背鳍甚长,大部分为鳍条,仅在尾部有一小段为短鳍棘,其后仍为细弱鳍条;并与尾鳍相连。臀鳍长,无鳍棘,与尾鳍相连。腹鳍喉位,短小。尾鳍极小,不明显。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及苏联远东海区。中国分布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绵鳚为近海底层鱼类,通常栖息于水深40~60米海区,多匍匐海底,不远距离洄游。一般不结成大群。卵胎生。每年夏末秋初性成熟,生殖期为12~2月。分批产仔。怀胎数数尾到400尾。卵球形,性腺内成熟卵径约为3毫米。仔鱼产出时与成鱼同形,全长约为40毫米。仔鱼离母体后即营底栖生活。幼鱼主要摄食甲壳类,成鱼除食甲壳类外还吃头足类、鱼卵和小鱼等。黄海中部及鸭绿江外渔场常年可以捕到,以冬季产量最大。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