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库

斑鳠 Hemibagrus guttatus

标本信息

  • 平台号

    2153C0002400103064

  • 标本号

    2005010262

  • 标本馆

    KIZ

  • 国家

    中国

  • 单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 采集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

  • 产地1

    GX

  • 采集人

    孔德平 杨剑

  • 保藏状况

    完整

  • 共享方式

    合作研究共享

  • 标本属性

    普通

  • 单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 标识符

    CSTR:19715.10.2153C0002400103064

  • 物种名

    斑鳠

  • 拉丁名

    Hemibagrus guttatus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鱼纲 Pisces

  • 鲇形目 Siluriformes

  • 鲿科 Bagridae

  • 资源编码

    21131119236

  • 描述

    背鳍I-6-7;胸鳍1-7;腹鳍i-15;臀14-15。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6-7。上、下颌由细齿组成齿带。脊椎数为5+36—37+1。胃大,肠管短,在胃侧面中上部相接,约为体长的0.5-O.8倍。腹腔膜黄白色。标准长为体高的.1-5.9倍。为头长的4.3—4.7倍。为尾柄长的6.0—7.6倍。为尾柄高的5.7—6.5倍。头长为吻长的3.O-3.8倍,为眼径的7.5-11.3倍。为眼间距的2.1-3.0倍,为口宽的1.6-l.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8-1.1倍。体较租短,前段腹部较平。头部扁平,背部两侧隆起较高,中央呈一深槽。吻甚短,前端较平直。口端位。较宽阔。上、下颌稍宽,有沟与唇分开。唇较宽。须4对。基部转宽扁,鼻须l对,后伸几达胸鳍基部垂直线,上颌须和外颊须均较长,末端后伸达到或稍超过胸鳍基部后端,内颏须较短,其长度约为外颏须的一半。眼小,稍凸出。位于头1对上方,眼间较宽,稍下陷。鼻孔2对,前鼻孔具短管,后鼻孔在鼻须基部后方。紧靠鼻须。鳃膜不与鳃峡相连,在腹面中央相互靠近呈狭缝状。鳃耙粗,末端稍钝,排列稀疏,其最长鳃耙约为最长鳃丝的2/3。上、下颌齿带由许多细齿组成,上颌齿带短,两端稍向后弯;下颌齿带中央分离,稍宽,两端细,向后弯曲。背鳍短小,外缘圆形,起点位于胸鳍中部上方.具有1光滑的硬刺,其上被有皮膜。胸鳍圆形,也具有1根稍粗的硬刺,其上有2-3个齿,有的较光滑,仅留齿痕。腹鳍短小,圆形,末端后伸超过肛门。臀鳍较长,外缘圆形。脂鳍低长,起点在臀鳍起点上方,后方与尾鳍皮褶相连,其间无缺刻或有一甚浅的凹陷。尾鳍圆形,基部皮褶发达,与脂鳍相连。尾柄侧扁,较高。肛门位于腹鳍与臀鳍起点的中点处。全身裸露无鳞,体较光滑,皮肤上疣状突起较少。生活时全身呈浅棕黄色或灰黑色带棕黄色。腹部黄白色。胸鳍和腹鳍黄白色。背、脂和臀鳍灰黑色。边缘均为黄白色。尾鳍黑灰色,边缘(包括上、下皮褶)为黄白色。黑尾 鱼央 个体较小,常见个体全长为80—100mm,曾见最大个体为l1Omm。数量较多,产区群众多有食用。生长较快,2龄鱼可达性成熟。

鉴定/评论

选择评论分类: